首页> 中文学位 >农牧交错带典型村域景观变化及稳定性研究——以盐池县马儿庄村为例
【6h】

农牧交错带典型村域景观变化及稳定性研究——以盐池县马儿庄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数据来源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1 研究方法

2.2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3.1 研究区自然概况

3.1 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

3.3 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

第四章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4.1 土地利用类型总量变化分析

4.2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度分析

4.3 土地利用类型转移过程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5.1 景观结构特征分析

5.2 景观异质性分析

5.3 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景观稳定性研究

6.1 建立景观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

6.2 评价指标数据的标准化

6.3 指标权重的确定

6.4 景观类型稳定性评价与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主要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土地既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极其可贵的生态资源。北方农牧交错带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对人类活动干扰的敏感性很大,因此研究该地带的土地利用主导的景观变化及稳定性,有利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从而改善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为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凭据。
   目前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技术的发展,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对其数量和结构变化的研究,而是越来越注重其时空格局变化及其过程的研究,后者正是景观格局研究的重点内容。鉴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各类地块和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斑块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本文将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有关原理和方法引入到景观变化的研究当中,借助RS和GIS等软件及Fragstats3.3景观指数软件,对村域的景观变化过程及景观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本研究区及其他类似敏感区域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文章通过对马儿庄村近20年的五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得各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在此基础上对马儿庄村景观变化及其稳定性进行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1990-2010年间,马儿庄村灌木林地、水浇地和交通用地均大幅度增加,草地、旱地和沙地较大幅度减少,盐碱地、居民点用地和水域呈不同程度的增加。从单一动态度来看,21年间灌木林地增加的速度最大,其次是居民点用地和盐碱地,沙地减少的速度最大,其次为旱地和草地。综合动态度变化表明马儿庄土地利用程度在2000年前后变化最剧烈,同时在2000年以后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2000年以前更慢。
   (2)马儿庄村景观类型以草地为主,早期景观较为单一。人类活动的影响从2000年开始集中表现在水浇地、灌木林地和交通用地的大量增加,使得景观类型增加,整体景观破碎度增大,另一方面也导致景观多样性的增加和均匀度的减少。
   (3)景观稳定性方面,水浇地、旱地、灌木林地、草地和盐碱地的稳定性都较高,居民点、沙地和水域的稳定性较低,交通用地的稳定性最低。各种地类稳定性的年际变化趋势不同,灌木林地、草地和沙地的稳定性变化较大,其他地类稳定性变化较小,其中水浇地的稳定性变化最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