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构存在:西马银自发移民社区实证研究
【6h】

建构存在:西马银自发移民社区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一章 移民主体的存在建构

第一节 从“打工仔”到“农场主”

第二节 从“山沟沟”到“城镇社区”

第三节 从“异地客”到“本土人”

第二章 基础设施的存在建构

第一节 “狭路相逢勇者胜”——生存的考验

一、水:生命之源的捍卫

二、电:光明的变革之路

第二节 “梅花香自苦寒来”——居住的变迁

一、房屋的演变:“沙窝”变“砖房”

二、社区的规划:“散居”变“院落”

第三节 “大展宏图指日间”——道路的修建

一、公交线路的“前世今生”

二、交通工具的“日新月异”

第四节 “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校的伊始

一、筹措的原因:“因祸得福”

二、建后的运行:“八方支援”

第三章 管理制度的存在建构

第一节 自我管理的秩序维持

一、“天价桃”的判决

二、“白吃水”的裁定

三、“诛九族”的惩罚

第二节 民族关系的稳定协调

一、“分而群局”的优势

二、“混杂群居”的弊端

第三节 跨区域性的文化合作

一、“兼容并包”的态度

二、“因地制宜”的再建

第四章 社会认同的存在建构

第一节 社区的正式建成

一、“诉讼”危机

二、“官方”认可

第二节 户籍的统筹管理

一、“双重身份”的困扰

二、“随居迁户”的落实

第三节 移民的心理归属

一、“西马银人”的个体心理

二、“西马银人”的群体心理

三、社会控制视角下的“西马银人”意识

第五章 西马银自发移民社区的发展展望

第一节 西马银移民社区的建构特点

一、精英团体的决对性领导

二、社区定位的决定性转变

第二节 西马银自发移民社区的未来展望

一、协调理顺归属关系

二、实现“三化”融合,向现代城镇转型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介绍

展开▼

摘要

贺兰山脚下,飞沙走石的荒漠里,诞生了一个由西吉县自发性移民群体所创建的移民社区——西马银。它地处银川市西夏区西侧、东临北方民族大学、南靠西夏广场、北临宁夏军区,占地1万多亩,其内固定居住的回汉人口约13000人,现已正式更名成立为西马银移民开发区。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建构,西马银现已成为西吉回汉移民生活稳定、安居乐业的重要基地;成为西吉回汉移民转变观念、学习技能的大本营;成为西吉回汉群众对外交往、向外拓展的重要桥头堡;成为西吉回汉人民展示风貌、扩大影响的窗口。此外,西马银在近二十年的创业过程中,创造了不凡的业绩,不但赢得了社会各界良好的赞誉,而且对西吉县其他移民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与其他自发性移民社区的发展历程不同,西马银移民开发区总体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自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西马银开发区现任书记马兴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没有国家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他依靠自筹资金等多渠道方式在西马银内组织异地搬迁移民2530户;在社区内修建完备、配套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并且制定完整的体系对社区内的移民统一进行规划管理。从社会学角度来说,研究西马银这一特殊的建构历程,对补充移民政策的实施,合理发展移民社区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来说,西马银在整个运营管理体制中运用了一种新型的文化建构管理模式,这种在移民社区内构建的独创的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前四个部分为西马银的移民历史、现在的社会结构状态、自我管理的运行机制、移民的心理归属,基于详细的一手田野调查资料尽可能还原西马银的历史构建过程,并对其进行完整的概况,与此同时分析此民间移民行动的社会文化价值。最后一部分为总结和展望,主要由两个方面:对于西马银移民开发区20年来的优秀成果给予肯定的评价,部分发展管理模式可以为其他移民社区提供价值经验;此外,西马银作为自发移民自建社区,之所以能够发展至今,具有历史机缘的特殊性,它的构建模式不可复制,不可作为移民社区的发展模式广泛应用及推广。对西马银而言,其所面临的管理隶属问题仍需要有关部门进行合理妥善的解决,这也注定了西马银未来的发展道路会是曲折的、漫长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