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宁夏南部限制开发生态区发展机理研究
【6h】

宁夏南部限制开发生态区发展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论文说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思路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2.2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2.1 人口与民族

2.2.2 经济社会发展

2.2.3 基础设施状况

第三章 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分析

3.1 经济发展总体评价

3.2 第一产业发展状况

3.3 第二产业发展

3.4 第三产业发展状况

3.5 小结

第四章 研究区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估

4.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2 农户生计分析与评价

4.2.1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4.2.2 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资本量化

4.3 农户收支状况

4.4 小结

第五章 生计资本分析与区域发展机理探讨

5.1 农户生计资本分析

5.1.1 人力资本赢弱

5.1.2 自然资本贫瘠

5.1.3 物质资本匮乏

5.1.4 金融资本短缺

5.1.5 社会资本脆弱

5.1.6 小结

5.2 生计资本与区域发展机理关系分析

5.2.1 农户非农性指数

5.2.2 农户生计资产与非农性指数关系

5.3 区域发展机理探讨

5.3.1 资金支持、扩大生产规模

5.3.2 改善区域基础设施

5.3.3 积极获取信息、链接市场

5.3.4 发展教育、促进生产现代化

5.3.5 促进经济合作

5.3.6 政策支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第六章 发展模式与对策建议

6.1 发展模式

6.2 对策建议

6.2.1 国家给予资金、信息、技术支持

6.2.2 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组织

6.2.3 中介组织需发展壮大

6.2.4 加强土地流转

6.2.5 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

6.2.6 重视生态移民

6.2.7 精品城镇化战略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7.1 讨论

7.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生计资本与农户收支有着密切的关系,决定农户的生计策略,影响区域的发展机理与发展模式。基于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通过对宁夏南部限制开发生态区5县(同心、海原、西吉、隆德和彭阳)15个乡镇30个行政村的941户农户的问卷调查,结合对村干部、典型农户及宗教界人士的深入访谈,在DFID(Theunitedkingdomdepartmentforinternationaldevelopment英国国际发展署)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下,运用SPSS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民族(回族、汉族);地形(山地、川道);农户类型(农业户、兼业户和非农业户)对宁夏南部限制开发生态区农户生计资本与农户收支状况进行定量评估,创建农户非农性指数(non-agriculturalindex),将农户收入与农户各类生计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和非农性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揭示生计资本与农户收支和非农性指数的关系,结合研究区实际,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探讨区域发展机理与模式。
  通过实地调研、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研究区各县GDP占全区的百分比很低,处于全区的最低水平,且近10年来各县GDP占自治区的比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宁夏南部限制开发生态区,不仅经济发展落后,且经济增长速度也长期低于自治区的平均水平,区域差距仍在持续拉大,扶贫攻坚的难度依然艰巨。②研究区农户生计资本量整体偏低,表现为人力资本赢弱、自然资本贫瘠、物质资本匮乏、金融资本短缺、社会资本脆弱,农户纯收入与非农性指数和人力、物质等资本量显著正相关,与自然资本显著负相关,需要着力提升农户的非农性指数和人力、物质等资本量。③劳务产业是研究区普遍适用的发展途径,应当重视和加强,同时注重劳动力技能培训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人力资本优势的发挥;要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引导第三产业发展壮大;④适合研究区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包括草畜产业,现代养殖业,冷凉蔬菜种植,马铃薯育种、种植,道地中药材种植,苗木产业和特色林果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包括休闲旅游业,批发零售业,运输、贩运及其服务业等)、生态移民模式(包括区域内移民和区域外移民)、劳务输出模式、新型城镇化模式和生态补偿模式等。⑤国家要加大对宁夏南部限制开发生态区的支持力度,包括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优惠政策的倾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