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宁夏干旱区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耦合试验研究
【6h】

宁夏干旱区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耦合试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论文说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试验方案

2.1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2.3 研究方法

2.4 测定项目和方法

第三章 水肥耦合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3.1 水肥耦合对马铃薯株高的影响

3.2 水肥耦合对马铃薯茎粗的影响

3.3 水肥耦合对马铃薯叶面积的影响

3.4 分析最优数据组合

3.5 水肥耦合对马铃薯生物量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水肥耦合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4.1 马铃薯淀粉含量回归方程的建立

4.2 主效应分析

4.3 各因子与马铃薯淀粉的关系

4.4 交互作用对马铃薯淀粉含量的影响

4.5 水肥配合的最优方案

4.6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水肥耦合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5.1 产量回归方程的建立

5.2 各因子与产量的关系

5.3 水肥交互项对产量的影响

5.4 水肥配合的最优方案

5.5 水肥耦合对马铃薯产量、品质的协同效应

5.5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水肥耦合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6.1 不同灌水量的土壤水分的时间动态变化

6.2 不同灌水量的土壤水分空间动态变化

6.3 马铃薯各生育阶段的耗水规律

6.4 本章小结与结论

第七章 水肥耦合对马铃薯养分吸收的影响

7.1 水肥耦合对马铃薯氮吸收量的影响

7.2 水肥耦合对马铃薯磷吸收量的影响

7.3 水肥耦合对马铃薯钾吸收量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与结论

第八章 结论和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8.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试验选用品种是“冀张薯8号”的马铃薯为对象,运用盆栽种植的方法,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水肥耦合效应对马铃薯生长量、产量、品质、土壤水分动态以及养分吸收等方面影响,取得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初花期为典型时期分析得到,灌水定额为852.94m3/hm2,氮、磷、钾肥分别为52.72Kg/hm2、19.08 Kg/hm2、51.51 Kg/hm2时,马铃薯的生长量最优,其株高、茎粗、叶面积分别能达到27.53(cm)、0.64(cm)、162.68(mm2)。
  (2)各因素对淀粉含量的作用顺序:施磷量>施氮量>灌水量>施钾量,交互项的作用排序是:灌水量与施磷量>灌水量与施氮量>灌水量与施钾量,其中淀粉含量最大分别为:17.60%、17.62%、18.34%;最小淀粉含量分别为:11.58%、11.90%、14.11%,最大淀粉含量与最小淀粉含量差分别为6.02%、5.72%、4.23%。当补灌定额为930m3/hm2,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分别为180 kg/hm2、240kg/hm2、276.15kg/hm2时,马铃薯淀粉含量最高。
  (3)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规律是:含水率在每次灌水之后都会增大,然后将会逐渐降低。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内,土壤含水率升高与降低重复出现。土壤耗水速率规律为.-1水平>0水平>1水平,灌水量最高的耗水速率最小,灌水量最小的耗水速率最大。从土壤水分空间动态变化分析得出,土壤含水率在苗期与土层的深度呈正相关关系,在现蕾期、开花期和淀粉积累期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4)各因素对产量的作用次序是:施钾量>施磷量>施氮量>补水量,交互项的作用次序是:灌水量与施磷量>灌水量与施氮量>灌水量与施钾量。当灌溉定额为739 m3/hm2,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分别为57.8 kg/hm2、200.4 kg/hm2、178.4 kg/hm2时产量达到最高值19.79 t/hm2。
  (5)各因素对氮的吸收量的作用次序是:施钾量>施磷量>灌水量>施氮量;交互项是灌水量和施氮量、灌水量和施磷量。各因子对磷的吸收量的作用次序是:施磷量>施钾量>灌水量;交互作用有灌水量和施氮量、灌水量和施磷量、灌水量与施钾量三组。各因素对钾吸收量的作用次序是:施磷量>灌水量>施钾量>施氮量;交互项有灌水量和施氮量、灌水量和施磷量、灌水量和施钾量三组,其中灌水量与施氮量的交互效应最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