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宁夏六盘山区空间贫困格局、风险及调控研究
【6h】

宁夏六盘山区空间贫困格局、风险及调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空间贫困研究的理论基础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 研究的可能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环境

2.2 社会环境

2.3 经济环境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地貌划分方法

3.2 研究样本选择

3.3 访谈与调查方法

3.4 BP人工神经网络

3.5 空间贫困风险性检验

3.6 GIS的空间制图

第四章 空间贫困格局分析

4.1 地理资本指标体系构建

4.2 样本数据获取与统计

4.3 贫困因素的判别与权重求取

4.4 空间贫困地理资本指数分析

第五章 空间贫困风险分析

5.1 空间贫困风险识别结果

5.2 空间贫困风险制图与分析

第六章 空间贫困调控对策

6.1 空间贫困的脱贫思路探讨

6.2 空间贫困的脱贫对策探讨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农村贫困空间是社会空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分布特征和演变机理研究一直为乡村地理学和农村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农村贫困格局、贫困风险及调控研究对于识别贫困因素、制作农村贫困地图和丰富农村贫困理论、制定地区扶贫政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突破传统的单一收入贫困理论,从地理空间视角着手研究农村贫困问题,构建涵盖自然、经济和社会三大方面的村域空间贫困地理资本指标,分解为26个原始指标或生成指标。
  将地貌资料查阅和地理信息技术地形诊断相结合,对研究各县区的地貌进行划分;运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和层权分配法计算和分配样本村和样本户量;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和滚雪球调查法进村入户获取调研数据,并对地理资本体系进行分解以获取研究所需的生成数据;基于MATLAB2013a,借助BP神经网络方法对研究区致贫、消贫因素进行空间模拟,输出致贫指数和消贫指数,并通过差运算和条件约束得出和识别空间贫困指数和贫困风险区,最后通过ArcGIS的空间表达模块,完成各县区贫困地图制作。
  研究发现:(1)经济落后不是宁夏六盘山区之所以贫困的重要原因,经济因素是消贫因素,仅是在缓解贫困的程度上各异;自然因素是导致地区贫困的主要因素,而社会因素在贫困地区较多地呈现致贫性。(2)贫困分布和地貌类型呈现出很强的空间相关性。整体上,河谷平川区消贫能力较强而致贫指数相对较低;相反,黄土丘陵区和土石质山区消贫能力弱而致贫指数相对较高。(3)宁夏六盘山贫困风险区与重度贫困区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贫困风险区主要位于第三列弧形山地、葫芦河西南部、茹河北部、隆德县南部整个黄土丘陵区和同心县的中部干旱山区。(4)研究发现,宁夏六盘山区贫困和风险较高是自然因素主导其他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经济方面,贫困地区生活信息化程度低、农户贷款难、农闲经济家庭收入贡献率不高等问题导致经济的缓贫作用得不到彰显;社会方面,贫困人口多、劳动力文盲率高、社会保障体系覆盖不全、居民居住质量低下是主要的社会致贫原因;距离成本高、地形起伏度高、农业灾损率高是重要的自然致贫因素。(5)贫困是地区的贫困,地区贫困导致了人的贫困。遵循贫困动态性、地理性、系统性的基本特点,构建“内源发展,外源拉动”的基本脱贫思路,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内源性和外源性的脱贫调控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