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药复方三子养亲汤及其味药莱菔子物质基础的研究
【6h】

中药复方三子养亲汤及其味药莱菔子物质基础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语说明

声明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概况

1.1.1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的概定

1.1.2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思路

第三节 三子养亲汤及其味药的研究概况

1.3.1 三子养亲汤的研究概况

1.3.2 白芥子的研究进展

1.3.3 紫苏子的研究概况

1.3.4 莱菔子的研究概况

第二章 三子养亲汤镇咳、平喘、祛痰药效学研究以及平喘配伍量效关系研究

第一节 三子养亲汤及其味药镇咳、平喘及祛痰药效学研究

2.1.1 三子养亲汤不同溶剂提取物的制备

2.1.2 三子养亲汤不同提取物镇咳作用研究

2.1.3 三子养亲汤不同提取部位祛痰作用研究

2.1.4 三子养亲汤不同提取部位平喘作用研究

结论

第二节 三子养亲汤平喘配伍量效关系研究

2.2.1 实验动物

2.2.2 试剂与仪器

2.2.3 分组方法

2.2.4 哮喘模型的建立与给药

2.2.5 实验结果

2.2.6 讨论

第三章 莱菔子的物质基础研究

第一节 莱菔子化学成分的提取过程

第二节 莱菔子化学成分的分离过程

第三节 莱菔子中的化学成分及鉴定

3.3.1 莱菔子中的化学成分

3.3.2 莱菔子中化学成分的结构解析

第四章 三子养亲汤镇咳、平喘物质基础研究

第一节 复方三子养亲汤及其味药的脂肪酸成分分析

4.1.1 供试品的制备

4.1.2 GC测定方法

4.1.3 复方及味药脂肪酸的成分的组成和含量测定结果

4.1.4 三子养亲汤及其味药中的脂肪酸成分比较

第二节 三子养亲汤醇提物物质基础研究

4.2.1 三子养亲汤化学成分的提取

4.2.2 三子养亲汤化学成分的分离

4.2.3 三子养亲汤醇提物中的化学成分和鉴定方法

4.2.4 三子养亲汤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第五章 药理活性

5.1 咳嗽中枢的抑制作用实验

5.2 体外抑制肿瘤活性的初步筛选

5.3 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的研究

第六章 天然硫苷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6.1 硫代葡萄糖苷的结构及分类

6.2 硫代葡萄糖苷酯的生物合成途径

6.3 硫代葡萄糖苷酯的降解

6.4 硫代葡萄糖苷的波谱物征

6.5 硫代葡萄苷酯及其降解产物的药理作用

结语

第七章 结果与讨论

7.1 结果

7.2 讨论

第八章 实验部分

第一节 实验材料和仪器

第二节 莱菔子中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数据

8.2.1 提取和分离

8.2.2 结构鉴定数据

第三节 三子养亲汤中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数据

8.3.1 提取和分离

8.3.2 结构鉴定数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目录

附图一

附图二

展开▼

摘要

本文是对镇咳、平喘、祛痰传统名方三子养亲汤及其味药莱菔子的物质基础研究。综述了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方法和内容及复方三子养亲汤及其味药的研究进展。 对复方三子养亲汤不同溶剂提取物做了镇咳、平喘、祛痰的药效学研究,明确了复方镇咳、平喘的有效部位集中在低极性,即石油醚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而祛痰有效部位主要集中在高极性,即水提物。同时对复方的平喘配伍量效关系做了简单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紫苏子配伍含量高,复方的平喘效果较好,从效应学的角度说明紫苏予在复方平喘中的作用较其它两味药突出。 在明确了复方有效部位的情况下,分别对复方及其味药石油醚提取物中脂肪酸成分进行了GC测定,对比分析复方及其味药石油醚提取物中脂肪酸成分。其次,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如硅胶柱层析色谱、硅胶制备薄层层析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色谱、ODS反相柱层析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复方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共分离到25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测定、波谱分析等方法鉴定其中24个,它们分别是:莱菔硫苷(raphthioglucoside,1),芥子酸5-羟甲基糠醛酯 (sinapic acid5-hydroxymethylfurfural ester,2),对羟苯基乙腈[2-(4-hydroxyphenyl)acetonitrile,3],异香草酸(isovanillic acid,4),对羟基苯甲醛(4-hydroxybenzaldehyde,5),5-乙酰氧甲基糠醛(5-acetoxymethyl furfural,6),3,4,5-三甲氧基桂皮酸(3,4,5-trimethoxycinnamic acid,7),胡萝卜苷(daucosterol,8),迷迭香酸甲酯(rosmarinate methyl ether,9),氧化吲哚乙酸(oxindole-3-acetic acid,10),对羟基苯乙酸[2-(4-hydroxyphenyl)acetic acid,11],5-羟甲基糠醛 [5-(hydroxymethyl)furan-2-carbaldehyde,12], 3,4-二羟基苯甲酸(3,4-dihydroxy benzoic acid,13),邻羟基苯甲酸(2-hydroxybenzoic acid,14),丁二酸(SUccinic acid,15),反式芥子酸(trans-sinapic acid,16),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nic acid,17),β-谷甾醇(β-sitosterol,18),双(5-甲酰基糠基)醚[bis(5-formylfurfuryl)ether,19],5-丁氧甲基糠醛[5-(butoxymethyl)furan-2-carbaldehyde,201,对甲氧基苯基乙酸[2-(4-hydroxyphenyl)acetic acid,21],对羟基苯基乙酸丁酯[butyl2-(4-hydroxyphenyl)acetate,22],(4E)-5-(methylsulfinyl)pent-4-enenitrile(23),二十八碳酸(octacosyl acid,24)。这24个化合物均首次从三子养亲汤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也在莱菔子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7,10,13,14,15,20,21,22,24首次从复方及味药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3为含硫化合物。莱菔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萝卜)的种子,是该复方的一味药。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对莱菔子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共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及波谱方法鉴定16个。它们分别是:莱菔硫苷(raphthioglucoside,1),(4E)-5-[(6-O-芥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硫基]戊-4-烯腈 [(4E)-5-[(6-O-sinapoly)-β-D-glucopyranosylsulfanyl]pent-4-enenitrile,2],(4Z)-5-[(6-O-芥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硫基]戊-4-烯腈[(4Z)-5-[(6-O-sinapoly)-β-D-glucopyranosylsulfanyl]pent-4-enenitrile,3],(4E)-5-[(6-O-阿魏酰基)-β-D-吡哺葡萄糖基硫基]戊-4-烯腈[(4E)-5-[(6-O-feruloyl)-β-D-glucopyranosylsulfanyl]pent-4-enenitrile,4],(4E)-5-甲亚砜基-4-烯戊酸乙酯[(4E)-ethyl 5-(methylsulfinyl)pent-4-enoate,5],3-(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8-(hydroxylmethyl)-2,7-dioxa-5-thiabicyclo[4,4.0]decan-9,10-diol(6),芥子酸-5-羟甲基糠醛酯(sinapic acid 5-hydroxymethylfurfural ester,7),(4E)-5-甲哑砜基戊-4-烯腈[(4E)-5-(methylsulfinyl)pent-4-enenitrile,8],β-D-(3,4-二芥子酰基)果糖基-α-D-(6-芥子酰基)葡萄糖苷[β-D-(3,4-disinapoyl)frucofuranosyl-α-D-(6-sinapoyl)glucopyranoside,9],β-D-(3-芥子酰基)果糖基-α-D-(6-芥子酰基)葡萄糖苷 [β-D-(3-sinapoyl)frucofuranosyl-α-D-(6-sinapoyl)glucopyranoside,10],α-GalMF 5-[α-D-galactopyranosyloxy)methyl]-2-furancarboxaldehyde(11),芥子酸(sinapic acid,12),芥子酸甲酯[(2E)-methyl3-(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acrylate,13],芥子酸乙酯[(2E)-ethyl 3-(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acrylate,14],阿魏酸乙酯[(2D-ethyl 3-(4-hydroxy-3-methoxyphenyl)acrylate,15],5-羟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an-2-carbaldehyde,16]。其中化合物1,2,3,4,5,6,7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2,3,4,5,6,8为含硫化合物,其中1为含二硫键硫苷化合物,2,3,4为单硫键硫苷,6为硫苷键成环的硫苷,这三类硫苷不同于文献报道的天然硫苷,化合物5,8为脂肪链含亚砜化合物。化合物1,2,3,4,5,6,7,8,9,10,11,13,14,16为首次从莱菔子中分离得到,首次报导了8的核磁共振数据。 从复方及莱菔子中共分离鉴定了35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7个。 在前期对复方味药紫苏子、白芥子化学成分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对复方及复方最后一味药莱菔子也做了化学成分的研究,这样基本构建了整个复方物质基础体系。通过化学成分的研究基本弄清复方及其味药的物质基础,并且初步分析复方物质基础的构成及来源,分析味药在复方物质基础(化学质量)方面的贡献,同时结合复方配伍量效关系的研究,从效应学的角度分析味药对复方平喘疗效的贡献。结合两方面的研究结果,又对复方中分离到的单体化合物做药理活性研究,意图弄清复方三子养亲汤的有效物质基础和复方起效的作用形式。药理研究显示复方中的主要成分(含量最高)对羟苯基乙腈有一定的镇咳作用,为复方镇咳的有效成分之一。莱菔硫菅具有一定的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IC<,50>=14.4μmol/L。对复方及莱菔子中的部分成分做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显示正丁基糠醛醚具有较好的体外肿瘤生长抑制活性。 通过对复方及莱菔子中含硫化合物的研究,结合文献检索,总结了十字花科次生代谢产物天然硫苷的结构特征、酶水解途径、生物合成途径、波谱特征及生物活性等。莱菔子中分离到的天然硫苷,特别是含二硫键的硫苷(莱菔硫苷),与十字花科硫苷结构非常不同,这些硫苷是否为植物自身代谢产物,是否由十字花科硫苷降解生产值得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