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蒙古沙化土地表土粒度特征及其可蚀性颗粒研究
【6h】

内蒙古沙化土地表土粒度特征及其可蚀性颗粒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研究综述

第一节有关土壤粒度分布的研究

第二节有关土壤风蚀的研究

第三章研究区概况

第一节科尔沁沙地

第二节浑善达克沙地

第三节毛乌素沙地

第四节腾格里沙漠

第五节乌兰布和沙漠

第六节库布齐沙漠

第四章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一节样品采集

第二节实验材料与方法

第三节技术线路

第五章沙化土地表土粒度特征参数矩法计算研究

第一节研究方法

第二节研究结果

第六章科尔沁沙地表土粒度特征及其可蚀性颗粒

第一节科尔沁沙地表土粒度总体特征

第二节科尔沁沙地表土的微地形分异

第三节科尔沁沙地土地类型间表土粒度的变异

第四节科尔沁沙地不同土地类型间可蚀性颗粒的讨论

第七章浑善达克沙地表土粒度特征及其可蚀性颗粒

第一节浑善达克沙地表土粒度总体特征

第二节浑善达克沙地土地类型间表土粒度的变异

第三节浑善达克沙地不同土地类型间可蚀性颗粒的讨论

第八章毛乌素沙地表土粒度特征及其可蚀性颗粒

第一节毛乌素沙地表土粒度总体特征

第二节毛乌素沙地土地类型间表土粒度的变异

第三节毛乌素沙地不同土地类型表土粒度的空间变异

第四节毛乌素沙地不同土地类型间可蚀性颗粒的讨论

第九章腾格里沙漠表土粒度特征及其可蚀性颗粒

第一节腾格里沙漠表土粒度总体特征

第二节腾格里沙漠土地类型间表土粒度的变异

第三节腾格里沙漠不同土地类型间可蚀性颗粒的讨论

第十章乌兰布和沙漠表土粒度特征及其可蚀性颗粒

第一节乌兰布和沙漠表土粒度总体特征

第二节乌兰布和沙漠土地类型间表土粒度的变异

第三节乌兰布和沙漠土地类型表土粒度的空间变异

第四节乌兰布和沙漠不同土地类型间可蚀性颗粒的讨论

第十一章库布齐沙漠表土粒度特征及其可蚀性颗粒

第一节库布齐沙漠表土粒度总体特征

第二节库布齐沙漠土地类型间表土粒度的变异

第三节库布齐沙漠土地类型表土粒度的空间变异

第四节库布齐沙漠不同土地类型间可蚀性颗粒的讨论

第十二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地表土壤因风蚀沙化造成的起沙(尘)及土地退化是内蒙古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土壤风蚀的发生、发展与表土理化性质存在紧密的关系。本文以内蒙古境内主要沙地(漠)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定位考察采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境内主要沙地(漠)不同土地类型表土粒度特征及其空间变异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前人可蚀性颗粒风洞研究结论,讨论分析了内蒙古各沙地(漠)表土可蚀性颗粒物的潜在分布状况,以期为研究风沙流运动,探讨沉积环境和改造沙化土地提供依据。 通过研究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粒度参数会因粒径分段区间的步长不同而具有多解性,粒度参数的离散情况与分段数量存在负相关,分段区间数是影响矩法计算的主要因素。 就不同土地类型问表土粒度的变异而言,除浑善达克沙地移动沙丘特征分化不明显外,其它五地都表现出固有的规律,即移动沙丘最为粗化且分选较好峰值较大,其次为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和退化耕地,以各地未退化耕地、草地或林地最为细化,分选较差,峰值平缓。各种土地类型的表土粒度主要集中于砂粒段(1-0.5mm),含量间于41.22%~98.23%,并且大多以细砂粒级(0.25-0.05mm)为主,含量间于25.39%~94.89%。各种用地的粉砂粒级和粘粒粒级含量较小,尤其是移动沙丘基本不含粉砂粒级,粘粒含量也最小。 就典型地貌部位表土变异而言,科尔沁沙地表现为固定沙丘迎风坡比丘项和丘底粗化;半固定沙丘、移动沙丘丘顶遭受的风蚀强度明显大于处于背风方向的丘坡和丘底;浑善达克沙地表现为风蚀床面或破口的表层粗化,粒度分布前移,在粉砂粒级和粘粒级含量很小或基本不含该粒级,固定沙丘沙丘丘顶或坡脚粒度分布基本没有分化。就典型土地利用状态的表土变异而言,科尔沁沙地传统耕作区玉米地的表土粒度比退耕保护地的土粒细化,在粉砂段和粘粒段,沙坡地含量接近于零;甸子地粒径分布比较平均,表现为粉砂级(0.05-0.075mm)和粘粒级(<0.002mm)含量较大;围封草地整体粒度分布较粗,恢复中的围封草地仍然遗留了草原曾遭受强烈风蚀的事实。就沙化土地表土粒度空间变异而言,毛乌素沙地、乌兰布和沙漠表土存在比较明显的空间变异规律,即北部颗粒粗,西部颗粒粗,向东向南,颗粒变细。库布齐沙漠西部地区表层沙比东部地区的表层沙要粗。 就不同土地类型间可蚀性颗粒而言,总体上各区以各类沙丘细颗粒释放较多,而林地、耕地、草地释放较少。但是各区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各采样点活化时间及人为影响的强度等条件存在差异,所以表现有所差异。各地起尘颗粒以耕地和地带性草原植被的含量较大,而各类沙丘含量很小。据此我们认为,大范围的沙尘暴天气的尘源物主要应来自于退化的耕地和草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