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后现代性
【6h】

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后现代性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一、“先锋小说”发生的机缘

(一)“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内涵

(二)“先锋小说”的诞生及其意义

(三)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与“先锋小说”的联系

二、“先锋小说”的形式试验

(一)叙述游戏

(二)语言游戏

三、“先锋小说”意义的消解

(一)“人”的消失

(二)拒绝历史

(三)主题的不确定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局面的日益展开,西方各种现代文化、文学思潮逐渐涌入。其中,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其强烈的时代色彩和新奇特异风貌,尤为引人注目。当时正值中国当代文学转型时期,后现代主义的影响,直接导致了我国先锋小说的崛起,构成我国新时期文学中新颖别致的一派。 先锋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代表作者有马原、格非、洪峰、孙甘露、余华、苏童、叶兆言、北村、扎西达娃等人。先锋小说反映着我国新时期文学面对时代变迁,自我调整更新、探索、建构新型创作道路与模式的价值取向,体现着对外来文学观念、创作方式的自觉接受与选择借鉴。进一步确认先锋小说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间的密切联系,分析先锋小说后现代性所包含的文化、审美内涵,是研究先锋小说的关键之点与价值所在。 本论文尝试以比较文学的文化研究视野,探究先锋小说在西方文化影响与中国文化变革背景下的产生原因,探讨先锋小说在我国新时期小说发展中的创新性价值及文学贡献。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形成先锋小说的文化历史语境。西方20世纪后期的文化转型,及所由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文学思潮,构成先锋小说的世界性文化历史语境;中国80年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与新时期文学的探索转向,是先锋小说产生的本土文化历史。先锋小说是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冲击影响下,在我国新时期文学探索性的寻路求变中形成的特殊文学现象。第二部分,重点从形式变革的角度,阐述先锋小说不同于传统小说的独特个性和求变风格,亦即先锋小说的后现代性;主要从叙事圈套、重复和戏仿、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语言游戏四个方面为切入点进行分析阐述。第三部分,从小说的审美意义层面,论述先锋小说对现实的“人”和“历史”的消解。首先先锋小说不再关心现实的“人”,小说中的人物成为符号,是一个荒谬的存在;其次,历史失去了既定的逻辑系统,甚至不存在历史;再者,小说的主题不再确定,传统小说、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被消解。通过三部分内容的分析,探究先锋小说的这种书写模式与西方后现代小说的关联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