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淡妆浓抹总相宜——对中国画色彩的解读
【6h】

淡妆浓抹总相宜——对中国画色彩的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传统中国画的色彩观

一、传统中国画色彩观的形成原因

二、传统中国画色彩观的发展脉络

三、传统中国画色彩观的艺术特点

第二章近代中国画的色彩观

一、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二、对西方色彩观的借鉴

第三章 当代中国画色彩观的发展

一、对传统色彩观的继承和发展

二、对西方近现代绘画色彩的借鉴

三、对民间艺术色彩的借鉴

第四章创作中对色彩语言的体会

一、在创作意图方面的体会

二、在技法运用方面的体会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独创的绘画艺术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绘画称为“丹青”,可见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地位。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画中的色彩问题始终是一个热点问题而引发无数先辈们不断的实践与革新,因此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在中国古代,社会制度、文化哲学相对稳定,所以传统中国画的色彩观也比较稳定。从清末到近现代,由于西方的哲学思想、文化以及西方油画的涌入与冲击,中国美术受其影响也进行了探索与革新,中国画的色彩观在近代随之发生了改变。传统绘画语言面对现实生活的表现乏力,画家们肩负起了革新与发展中国画的民族重任。他们的变革取向为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笔墨当随时代”。在当今数字时代中,各种文化信息,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艺术也日新月异的变化起来,变得更加具有新颖性、丰富性和多样性。人们的环境生活、文化观念和审美情趣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继承、对西方艺术的吸收与转换、对民间、民族艺术色彩的借鉴成为当前色彩观的现状及其特点。
   作者在创作中努力探索淡彩淡墨的形式及色调。在作画时调色加入白,色中调墨,墨与色中加粉,落笔时色彩在宣纸上就产生了与之前不同的效果,显得厚而饱满并纯粹,加了白的色彩或墨块与它周围的墨色呈现一种相对独立的融合,不会洇成一滩,表现出一种需要的融合、和谐、简淡的感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