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魂系商州古韵西京——贾平凹长篇小说艺术论
【6h】

魂系商州古韵西京——贾平凹长篇小说艺术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贾平凹长篇小说的取材

(一)商州乡土

(二)西京都市

二、贾平凹长篇小说的人物世界

(一)时世变迁中的农民形象

(二)漂泊游移的知识分子形象

(三)诡谲神秘的异人形象

三、贾平凹长篇小说的语言风格

(一)诗意灵动,清新自然的田园牧歌

(二)深沉委婉,呜呜咽咽的废都埙声

(三)古色神韵,典雅古朴的书卷气息

(四)地域风格,质朴凝重的方言色彩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影响深远作家。从1979年从事文学创作以来,20多年间他创作了一系列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诗歌和散文等优秀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和评论家的高度赞誉,并在国内外连连获奖。代表贾平凹文学创作最高成就的应该是他的数十部长篇小说。一部当年引起文坛极大震动的《废都》十七年后再版仍能引发全国文坛的激烈讨论,近年创作的新篇《高兴》也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火热上映,褒贬有别的小说《秦腔》成功入选“新世纪十年十大推荐图书”等等,这一切荣誉无不说明贾平凹长篇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坛的独有魅力和深刻影响力。
   本文试图以他的十部长篇作品《商州》、《浮躁》、《妊娠》、《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秦腔》、《高兴》为视角,从小说取材、人物塑造、语言特色三个方面分析贾平凹长篇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可以说在这十部长篇佳作中,有三部作品代表了贾平凹长篇小说的三个创作高峰:第一个是获得1988年“美国美孚飞马奖”的小说《浮躁》,代表了贾平凹八十年代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第二个是获得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的小说《废都》,呈现了作者九十年代长篇小说创作的显赫功绩;第三个是获得2008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作品《秦腔》,是他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重要收获,作者也曾经自称,这部作品是他所有作品中获奖最多的一部。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论述贾平凹长篇小说创作的取材特点。作家贾平凹的生活主要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上大学之前生活在故乡农村,上大学之后及毕业后—直生活工作在省城西安,所以他的小说创作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在“商州农村”和“西京都市”两个地带。这两个地方成为作者创作灵感的来源地和创作素材的武库。
   第二章着重论述贾平凹长篇小说的人物世界。贾平凹笔下的人物类型众多,本文就其小说文本中重点出现的三类人物形象——农民形象、知识分子形象和异人形象进行论述。虽然这三类人物形象在作者的长篇小说系列的前后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但都显示出作家对人性的一种深度的抽象思考。
   第三章重点论述贾平凹长篇小说的语言风格。俗雅共存的语言文风中透射出的古色神韵、凝练质朴是贾平凹区别于其他陕西籍作家的一个重要语言标志。纵向解读,贾平凹前后期长篇小说的语言特色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故而本部分将从纵横两个角度四个方面分析其长篇小说的语言风格。
   贾平凹是中国现当代文坛的一位奇才。到目前,他己出版作品六十多本,在国内外获得五十多种奖项,可以说,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创作已经成为一种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