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蒙古农村基础教育变迁与发展研究——以赤峰市100户家庭三代人调查为例
【6h】

内蒙古农村基础教育变迁与发展研究——以赤峰市100户家庭三代人调查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选题依据及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一、内蒙古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的回顾

(一)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1947年-1966年)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

(三)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85年)

(四)义务教育法实施后(1986年——至今)

二、内蒙古农村基础教育变迁与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对第一代人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二)对第二代人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三)对第三代人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三、内蒙古农村基础教育变迁与发展现状调查引发的思考

(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

(二)“一刀切”政策不利干农村基础教育发展

(三)城镇化对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负面影响

(四)“读书无用论”和传统观念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发展

(五)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明显薄弱

四、加快内蒙古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连贯性和长期性

(二)灵活调控农村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三)科学推进城镇化,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

(四)大力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水平

(五)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展开▼

摘要

内蒙古自治区自成立66年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党和国家所制定和实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不同阶段的一系列农村基础教育政策是推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最直接动力。回顾内蒙古自治区自成立66年教育事业的发展,内蒙古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经历了一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片面到完整的变迁历程,有辉煌的成就,也有坎坷的教训。
  本文的中心目的是简明扼要地梳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农村基础教育政策发展的历史脉络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发现问题,为今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采用个案剖析的方式,对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的100户家庭三代人所接受的基础教育的变迁及发展进行了认真地调查分析。本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明本研究的选题依据和意义,并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明确了本文的核心概念;
  第二部分按代际作为分割点,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农村基础教育政策变迁划分为四个时期,并逐一进行了回顾,对每一阶段内蒙古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的主要任务和实施效果做了较详细的归纳;
  第三部分在对内蒙古农村基础教育政策历史梳理的基础上,对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100户家庭中三代人所接受基础教育的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第四部分根据调查结果,整理出了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部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建设性对策,以便更好地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