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以互联网为媒介的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研究——以沈阳“周六暴走”组织为例
【6h】

以互联网为媒介的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研究——以沈阳“周六暴走”组织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前言

1.1选题依据

1.1.1问题的提出

1.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研究现状

1.3相关概念界定

1.3.1互联网

1.3.2网络论坛BBS

1.3.3群体

1.3.4 QQ体育群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体验法

2.2.5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以互联网为媒介的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产生的原因

3.1.1 互联网的普及

3.1.2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要

3.1.3体育发展现状的供需矛盾

3.1.4体育锻炼价值取向的多样化

3.2 沈阳“周六暴走”组织产生的背景与条件

3.2.1沈阳“周六暴走”组织形成的背景

3.2.2沈阳“周六暴走”组织的形成过程

3.2.3沈阳”周六暴走“组织发展的条件

3.3 沈阳“周六暴走”组织成员情况分析

3.3.1成员自然状况

3.3.2 成员自身锻炼方式

3.3.3 参加锻炼的频率、时间与强度

3.3.4 参加体育活动动机

3.3.5 对体育基本知识的掌握

3.4 沈阳“周六暴走”组织特征分析

3.4.1 自组织性

3.4.2 非营利性

3.4.3 组织的松散性

3.4.4组织的非专业性

3.4.5安全性

3.4.6公益性

3.4.7虚拟性及网络化

3.4.8高度的自主性与响应性

3.5沈阳“周六暴走”组织的组织效应

3.5.1有助于拓展个体空间

3.5.2构建了一个沈阳的网络大群体,有利于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模式

3.5.3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组织拓宽了社会组织形式

3.5.4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组织形式构成了新时期群众体育的新形式

3.5.5拓宽了组织的功能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情况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群众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近年来中国政府注重竞技体育发展的同时也在大力的推广群众体育的发展,非营利的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成为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主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互联网与群众体育组织的结合,给群众体育的开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本研究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情况,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以互联网为媒介的非营利的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进行研究,对其产生的条件、发展特点以及对影响因素这三个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揭示该组织产生的必然以及该组织产生的组织效应,为完善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建议;为政府在做相关领域的政策法规使提供有效的参考。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参与观察法、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对沈阳“周六暴走”组织的发起人、发线人、领路者、活动过程中的管理者以及普通成员进行了调查与访问,研究结果显示:
  (1)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共同的体育爱好是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发展的有力保障,兴趣爱好是成员乐于参与这项运动的主要动机。
  (2)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组织形式构成了新时期群众体育的新形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技术,使整个组织的信息传递实现了网络化,适应了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
  (3)构建了一个互联网上的网络群体,打破了传统的社会组织方式,这种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体育群体组织形式将是以后群众体育组织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4)沈阳“周六暴走”组织的组织结构上比较松散,但有较强的凝聚力。
  (5)沈阳“周六暴走”组织在暴走活动中的公益性提升了人们从感性上对这项运动的喜爱。
  通过对沈阳“周六暴走”组织的研究笔者提出以下的一些建议:
  (1)沈阳“周六暴走”组织的发展壮大,都是依托了互联网这个开放性的媒介,要继续发挥以互联网进行的这种模式组织和管理的优势。
  (2)在自身组成上较缺乏体育及医疗方面的人才,应重视相关专业的人才的吸收和培养,并加大对成员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及体育运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宣传。
  (3)沈阳“周六暴走”组织在安全保障工作方面做得比较积极,要发挥这种优势,让更多类似的组织得到借鉴参考。
  (4)对沈阳“周六暴走”组织在暴走活动中的环保行为要继续倡导和推广,让更多的人来参与环保。
  (5)沈阳“周六暴走”组织它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一种自发的行为,是人们处于对暴走运动的热爱和兴趣,对体育休闲的需求。它不存在强烈的约束也不会有强硬的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但成员都非常遵守这些规章制度。成员的这种自觉性很值得去研究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