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辽宁省运动员伤残保障体系完善研究
【6h】

辽宁省运动员伤残保障体系完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前言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思路和方法

2 运动员伤残保障体系的理论基础

2.1运动员伤残保障体系的涵义界定

2.2伤残保障的相关理论基础

2.3运动员伤残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3 辽宁省运动员伤残保障体系的实证分析

3.1 运动员伤残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

3.2辽宁省运动员伤残保障体系的现状

3.3运动员伤残保障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 辽宁省运动员伤残保障体系问题与成因分析

4.1辽宁省运动员伤残保障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4.2辽宁省运动员伤残保障体系问题的成因分析

5 辽宁省运动员伤残保障体系的完善对策

5.1 完善制度设计,构建“预防-康复-补偿”一体化的保障模式

5.2 强化政府责任,增加运动员伤残保障的投入力度

5.3 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运动员保障水平

5.4 加大补贴力度,完善运动员医疗救助制度

5.5 开拓新的险种,完善运动员商业保险制度

5.6 建立异地就医制度,解决运动员退役后保险关系转接难问题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情况

附录

展开▼

摘要

运动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将面临较高的伤残风险,以及伤残后高额的医疗、康复费用,而现代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使得运动员的身心健康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除此之外,现行运动员伤残保障体系所表现出的种种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辽宁省为例,对运动员伤残保障体系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针对目前运动员伤残保障体系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些完善运动员伤残保障体系的具体建议和措施,以期为完善辽宁省运动员保障制度提供依据。
  在本文的研究中,首先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目前辽宁省运动员参加伤残保障的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其次,在分析辽宁省运动员伤残保障体系现状的同时,利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和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对运动员参加伤残保障及其类型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借鉴我国运动员其他保障方面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辽宁省运动员伤残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9个自变量中,运动项目、运动员的月均收入、家庭月均收入、保险了解情况4个变量对运动员参加伤残保障具有显著的正影响;在保障类型选择上,技能类格斗对抗项目的运动员更倾向于参加伤残互助险,月均收入越高、家庭月均收入越高、保险了解程度越高的运动员,更倾向于选择多重保障。
  现行运动员伤残保障体系的问题有:基本医疗保险未实现全覆盖、工伤保险推行困难、保险关系转接不畅、运动员的补充医疗保险没有普遍建立、伤残互助险适用对象较窄、商业保险未能被充分利用、救助部分与基本医疗保险部分衔接不好等。
  结合目前辽宁省运动员伤残保障体系呈现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途径来完善运动员伤残保障体系:完善制度设计,构建“预防-康复-补偿”一体化的保障模式;强化政府责任,增加运动员伤残保障的投入力度;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运动员保障水平;加大补贴力度,完善运动员医疗救助制度;开拓新的险种,完善运动员商业保险制度;建立异地就医制度,解决运动员退役后保险关系转接难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