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定向运动裁判员队伍成长机制及培养对策研究
【6h】

我国定向运动裁判员队伍成长机制及培养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前言

1.1选题依据

1.1.1定向运动发展历程

1.1.2我国定向运动裁判培养发展历程

1.1.3定向运动裁判的工作特点

1.1.4研究我国定向运动裁判员的必要性

1.1.5研究的创新点

1.2文献综述

1.2.1关于裁判员考核方面的研究

1.2.2关于裁判员培养方面的研究

1.2.3关于裁判员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研究

1.2.4关于裁判员素质方面的研究

1.2.5关于裁判员执裁方面的研究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专家访谈法

2.2.3问卷调查法

2.2.4数理统计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我国定向运动裁判员队伍现状分析

3.1.1我国定向运动裁判员等级现状分析

3.1.2我国定向运动裁判员年龄分布现状分析

3.1.3我国定向运动裁判员地域分布情况

3.1.4我国定向运动裁判员学历层次现状分析

3.1.5我国定向运动裁判员从事职业分布情况

3.1.6我国定向运动裁判员的英语水平

3.2我国定向运动裁判员队伍业务能力调查分析

3.2.1定向运动裁判员的执裁年限

3.2.2定向运动裁判员的临场执裁次数

3.2.3定向运动裁判员对规则的熟悉程度

3.2.4定向运动裁判员的体育运动经历

3.2.5定向运动裁判员的晋级要求

3.2.6定向运动裁判员参加培训情况

3.3我国定向运动裁判员的管理与培养现状分析

3.3.1定向运动裁判员的注册要求

3.3.2定向运动裁判员的选派要求

3.3.3定向运动裁判员的管理要求

3.3.4定向运动裁判员的培养及考核情况

3.4我国定向运动裁判员的成长机制的分析

3.4.1裁判员的成长过程是不断执裁的实践过程

3.4.2学习与研究是裁判员执裁生涯的重点

3.4.3裁判之后的总结

3.4.4影响我国定向运动裁判发展的因素

3.5我国定向运动裁判员现存问题分析

3.5.1裁判员队伍的基本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3.5.2英语水平是制约裁判员进入更高级别的瓶颈

3.5.3裁判员的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

3.6我国定向运动裁判员的培养对策分析

3.6.1建立完善的裁判员培训体系

3.6.2聘用并且培养高水准的裁判员培训讲师团队

3.6.3加强国际赛事的参与扩大裁判员的国际视野

3.6.4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职业裁判员的准入培养体系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情况

附录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定向运动的不断发展,定向运动的参与人群和赛事的举办都得到飞速发展,但是定向赛事的发展与组织赛事能力却存在一定差距,要想使得我国定向运动竞技和参与人群有更大的发展,那么定向运动裁判员的提升将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就我国定向运动裁判员队伍成长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中寻找定向运动裁判员不足和需要加强的地方,使我国定向运动裁判员水平得到提高,为今后发展我国定向运动提供人才储备和裁判队伍的承接做好培养。
  研究方法:以我国定向运动裁判员为研究对象。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调查问卷、数理统计法对定向运动裁判员人员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等进行调查研究。
  研究结论:
  (1)我国定向裁判员总体数量难以满足定向运动的发展。没有国际级定向裁判员,国家级裁判员只有44人,女性裁判员比例偏少,地域分布不均,这对我国定向裁判走向国际赛场的形成较大的阻碍。
  (2)我国定向裁判员从事定向裁判工作的总体年限较短,英语交流能力较低,国际大赛执裁少,经验不足。
  (3)定向运动裁判员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其中以教师和高校大学生为主,70%裁判员有过定向运动经历。这样的群体有很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裁判员之间更好的相互交流。
  (4)定向运动裁判员追求自己晋级的想法,能充分证明这些裁判员做好了为中国定向运动事业贡献力量的准备。
  对策:加大对东西部省份的定向运动裁判员的培养力度,使各省裁判员队伍发展趋于平衡。增加女裁判员的数量。提高裁判员英语水平。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定向运动裁判员的培养系统。以提高裁判员专业素质和执裁能力为目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与各高校的协调和后备人才储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