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燕麦与不同作物混作抗盐碱生理特性的研究
【6h】

燕麦与不同作物混作抗盐碱生理特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1.1研究意义

1.1.1盐渍化问题

1.1.2燕麦(Avena sativa Linn.)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盐胁迫的发生机制

1.2.2盐碱混合胁迫的介绍

1.2.3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1.2.4植物要据抗盐能力的大小的分类

1.2.5植物的耐盐性

1.2.6植物的耐盐机理

1.2.7盐胁迫与植物水分生理

1.3本试验研究的目的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地点

2.2试验设计

2.3观测内容

2.4测定方法

2.4.1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2.4.2植株干鲜重的称量

2.4.3游离脯胺酸含量的测定

2.4.4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2.4.5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4.6 POD含量的测定

2.4.7 SOD含量的测定

2.4.8质膜透性(RPMP)的测定

3结果与分析

3.1室内模拟土壤不同盐浓度对燕麦生理指标的影响

3.1.1盐胁迫对燕麦生长状况的影响

3.1.2盐胁迫对燕麦生理指标的影响

3.1.3盐胁迫对燕麦产量的影响

3.2盐碱地不同作物的抗盐碱生理特征

3.2.1盐碱地不同作物单作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变化

3.2.2盐碱地燕麦单作和与不同作物混作后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比较

3.2.3盐碱地各作物单作和与燕麦混作后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比较

3.2.4盐碱地不同作物单作土壤pH值的变化

3.2.5盐碱地燕麦单作和与不同作物混作后土壤pH值的比较

3.2.6盐碱地各作物单作和与燕麦混作后土壤pH值的比较

3.2.7盐碱地燕麦单作和与不同作物混作后株高的变化

3.2.8盐碱地各作物单作和与燕麦混作后株高的比较

3.2.9燕麦与不同作物混播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3.2.10盐碱地各作物单作和与燕麦混作后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3.2.11燕麦与不同作物混播后电导率的变化

3.2.12盐碱地各作物单作和与燕麦混作后相对电导率的比较

3.2.13燕麦与不同作物混播后脯氦酸含量的变化

3.2.14盐碱地各作物单作和与燕麦混作后脯氮酸含量的比较

4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在防雨棚、盐碱地条件下,研究了盐胁迫对燕麦形态指标、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盐碱地种植不同作物及燕麦与不同作物混作后燕麦的抗盐碱生理特征。结果表明: 1、随着盐胁迫增加,燕麦的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明显减少;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SOD、POD活性先增加后降低;MDA含量和质膜透性显著增加;苗期、拔节期总叶绿素含量呈降低趋势;苗期脯氨酸含量呈增力加趋势,其它生育时期呈先升高后降低。随着盐胁迫增加显著降低燕麦的单产、千粒重和种子饱满度,对单产影响的大小顺序为:1.0%>0.8%>0.6%>0.4%>0.2%>0。 2、不同混作燕麦田的土壤水溶性盐含量均低于单作燕麦田;与不同作物混作后燕麦田的土壤水溶性盐含量按大小排序均为:与大豆混作田>与老芒麦混作田>与苜蓿混作田>与披碱草混作田。不同混作燕麦的土壤pH值均低于单作燕麦;与不同作物混作后燕麦的土壤pH值按大小排序均为:与大豆混作田>与老芒麦混作田>与披碱草混作田>与苜蓿混作田。盐碱地与不同作物混作的燕麦株高均高于单作燕麦;不同作物与燕麦混作后促进了燕麦的生长,其中苜蓿与燕麦混作后,燕麦株高较单作增加幅度最大。燕麦与不同作物混作后增加了燕麦叶片叶绿素含量。苜蓿、老芒麦、披碱草、大豆与燕麦混作后,叶绿素含量较单作整体呈增加趋势。燕麦与不同作物混作后,电导率均低于单作燕麦;不同作物与燕麦混作后电导率均呈降低趋势,燕麦与老芒麦和大豆混作后降幅最大,达到11个百分点。燕麦与苜蓿、披碱草、大豆、老芒麦混作后,燕麦的脯氨酸含量整体呈降低趋势。

著录项

  • 作者

    卢艳丽;

  • 作者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
  • 学科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景辉;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燕麦;
  • 关键词

    抗盐碱; 生理特性; 生理指标; 盐胁迫;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