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集二铁路沿线植被建设技术与效果研究
【6h】

集二铁路沿线植被建设技术与效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1.1植被建设的生态恢复原理与主要措施

1.2铁路人工植被建设研究进展

1.3项目研究目的和意义

2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内容

2.2研究方法

3研究区概况

3.1地理位置

3.2气候特征

3.3土壤特征

3.4植被特征

3.5水资源特征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人工植被建设技术

4.1.1立地条件划分

4.1.2树种选择

4.1.3整地方法

4.1.4造林季节

4.1.5林带结构与树种配置

4.1.6灌溉定额

4.1.7抚育管护技术

4.2人工林建设效果分析

4.2.1造林保存率

4.2.2家榆生长状况分析

4.2.3樟子松生长状况分析

4.2.4柠条生长状况分析

4.2.5不同配置下树种生长状况分析

4.2.6小结

4.3封育恢复天然植被效果

4.3.1植物种类组成分析

4.3.2三种类型样地植被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4.3.3不同立地区植被恢复的差异性分析

4.3.4小结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文针对草原地带造林难的问题,对滴灌造林技术用于集宁至二迮浩特(简称集二线)铁路沿线植被建设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地点为集二线上的朱日和站至二连浩特站之间。以铁路两侧的防护林和天然植被为对象,以生态学、造林学、草原学、荒漠化防治工程学为基本理论,系统科学的总结集二铁路人工植被建设技术。在对研究区立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进行了造林树种选择、整地方法、灌溉定额、造林季节、林带结构、树种配置以及管护技术等多方面的调查研究,以调查结果为依据,系统研究了植被建设效果,得出如下结论: 1.集二铁路人工植被建设的关键技术是草原滴灌造林技术,造林主选村种是家榆、樟子松、柠条和沙枣,四年后樟子松的保存率达到75%,家榆的保存率达到93.10%,沙枣的保存率达到80.25%,柠条的保存率达到92.2%,比对照区的公路沿线家榆、柠条造林保存率分别提高了19.1%和33.2%。 2.荒漠化草原、沙地和草原化荒漠三种立地类型上林木生长状况有差异,栽植在沙地上的家榆长势好于荒漠化草原和草原化荒漠立地区的家榆;栽植在草原化荒漠立地区的樟子松、柠条长势较荒漠化草原立地区和沙地的差。原因是这个地段供水不足。不同立地区执行同样的灌溉量是不合理的。 3.人工林带内共有26个植物种出现,围封草地内共有29种植物种出现,比放牧草场分别多12个和15个植物种,放牧草场只出现14个植物种。围封和滴灌不仅可以保证树木的存活,还可以促进天然植被的恢复、改变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