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品质粗饲料日粮中添加异位酸对奶牛瘤胃发酵、血液指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6h】

不同品质粗饲料日粮中添加异位酸对奶牛瘤胃发酵、血液指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引言

2试验研究

3论文总体讨论与结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论文说明:缩略语表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论文利用体外批次培养法,研究了奶牛三种不同品质粗饲料日粮及添加异位酸对日粮体外发酵效果、纤维物质降解率、微生物菌群、纤维素酶活、氨基酸产量等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粗饲料品质及添加异位酸对日粮体外发酵水平、纤维物质降解率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和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饲养试验进一步研究了异位酸对泌乳奶牛营养代谢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体外试验选用体况良好、体重和胎次相近的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3头荷斯坦奶牛,以供采集瘤胃液。以GI为指标对粗饲料品质进行测定,然后固定精粗比为45:55条件下配制三种混合日粮,形成含高GI粗料日粮组(1号料,粗料GI=2.89MJ)、含中GI粗料日粮组(2号料,粗料GI=1.73 MJ)和含低GI粗料日粮组(3号料,粗料GI=0.65 MJ)。结果表明:
   1.不同品质单一粗饲料(苜蓿、羊草、玉米秸秆、青贮)对日粮体外发酵效果有显著影响(p玉米秸秆>苜蓿>青贮;当苜蓿、羊草、玉米秸秆以一定比例与青贮混合培养时,对日粮体外发酵效果能够起到互补和整体改善作用。
   2.精粗比例相同(45:55)、能量和蛋白水平一致情况下,三种混合日粮在体外培养时,粗料品质好的混合日粮培养液NH3-N、VFAs、BCP和气体产量显著高于其它组(p1号料>3号料,但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各时间点pH值均大于6.10。另外,混合日粮培养液VFA和BCP明显高于单一和混合粗饲料,而pH值、乙酸丙酸比例有所下降。
   3.本试验用三种日粮中添加单一和混合异位酸时,培养液NH3-N、VFAs、BCP浓度和产气量显著提高(p<0.05),其中混合异位酸的添加效果优于其它组,pH值、乙/丙比例有所下降,但其平均值差异不显著(p>O.05)。另外,对粗料品质较差的2号料和3号料体外发酵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4.粗料以苜蓿、羊草和玉米秸秆为主的三种日粮中,戊酸最适添加量分别为5.00mg/g、5.00mg/g和5.00mg/g,异戊酸最适添加量分别为5.00mg/g、5.00mg/g和5.00mg/g;异丁酸最适添加量分别为2.50mg/g、2.50mg,g和5.00mg/g;2-甲基丁酸最适添加量分别为1.25mg/g、1.25mg/g和5.00mg/g。
   5.粗饲料品质对日粮体外发酵DM、NDF降解率有显著影响(P<0.05),粗饲料品质好的日粮DM、NDF降解率高,对ADF降解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单一和混合异位酸使不同品质粗饲料日粮DM、NDF、ADF降解率显著提高(P<0.05),尤其是培养后12h和24h时纤维物质的降解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对低质粗饲料日粮DM、NDF、ADF降解率提高更为明显,其中混合异位酸添加组效果优于其它组。
   6.随着粗饲料品质的提高CMCase、果胶酶和木聚糖酶等三种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粗饲料品质对FPA、葡萄糖苷酶活性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
   FPA、CMCase、葡萄糖苷酶和果胶酶酶活峰值出现在培养后6h,木聚糖酶活峰值出现在培养后9hi单一或混合异位酸的添加使三种日粮培养液五种酶活显著提高(P<0.05),其中混合异位酸的添加效果更为明显。
   7.随着粗饲料品质的提高细菌、纤维分解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真菌数量显著下降(p<0.05),对原虫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细菌、纤维分解菌和原虫数量峰值出现在培养后6h,真菌数量峰值出现在培养后9h;添加单一和混合异位酸能够显著增加培养液真菌、细菌、纤维分解菌和原虫数量(p   8.随着粗饲料品质的提高培养液BCAA、EAA、TAA产量显著提高(P<0.05);
   添加单一和混合异位酸使三种日粮培养液相应BCAA、EAA浓度显著提高(P<0.05),其中混合异位酸的添加效果优于其它组。
   9.奶牛日粮中添加单一或混合异位酸时,血清Ins呈下降趋势(P>0.05);FT3、FT4呈下降趋势,并在试验第30d时V组(混合组)的FT3降低幅度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PRL、GH有所提高(P>O.05),TP显著提高(P<0.05),其中混合酸异位酸添加组由于其它组;对COR.、TG、ALT几乎没有影响;AST、GGT、GLU有所下降(p>0.05);BUN显著降低(P<0.05),其中混合酸异位酸添加组最低;有提高血清必需氨基酸中支链氨基酸比例的趋势(P>0.05)。
   10.异位酸的添加对产奶量的提高较明显,各试验组产奶量分别提高(Ⅰ组=5.37%、Ⅱ组=3.00%、Ⅲ组=5.77%、Ⅳ组=3.03%、V组=10.34%);使乳脂率、乳蛋白率、总固形物和非脂乳固体含量有所提高(P>0.05),对乳糖含量几乎没有影响;显著提高乳中Gly、Ala、Cys浓度(P<0.05),使相应支链氨基酸浓度有所提高(P>0.05),对其余氨基酸没有影响,说明乳中氨基酸浓度基本稳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