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向日葵菌核病病原菌遗传多样性及致病力分化的研究
【6h】

向日葵菌核病病原菌遗传多样性及致病力分化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言

1.1 菌核病

1.2 核盘菌(S. sclerotiorum)的致病机理

1.3 核盘菌群体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1.4 菌核病的防治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向日葵核盘菌群体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2.1 向日葵核盘菌菌丝亲和组(MCG)测定

2.2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核盘菌株的遗传多样性

3 向日葵S.sclerotiorum菌株致病力分化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4 向日葵不同的品种资源对菌核病抗性的室内鉴定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 者 简 介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应用菌丝亲和分组结合微卫星标记技术首次对来自中国9个不同地区总计112株向日葵核盘菌的遗传多样性和致病力分化进行研究;同时运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的方法对40份供试向日葵品种进行抗性筛选,旨为菌核病的系统发育研究和抗性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实验结果表明:
  1.通过对112株供试菌株进行亲和分组测定,共分成29个MCGs。11个MCGs是由单个菌株构成的独立亲和组,来自远距离的菌株间相互不亲和,如内蒙古和贵州、云南的菌株间互相不亲和。
  2.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来自中国9个不同群体总计112株向日葵S. sclerotiorum菌株多态性研究表明:不同地区的菌株之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差异性,并且群体间的变异小于群体内的变异;菌丝亲和分组和微卫星标记的整体聚类结果表明,地理位置距离近的S. sclerotiorum菌株大多聚成一组,而距离远的多不能聚类在一起,并且菌丝亲和群和微卫星单体型之间有紧密的关联性。
  3.不考虑菌株地理来源,除个别菌株外,供试菌株的草酸分泌量、总酸pH值、多半乳糖醛酸酶活力、菌丝生长速度、以及接种后离体叶片上病斑直径在菌丝亲和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菌丝亲和组内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PDA培养基上 S. sclerotiorum菌丝的生长速度与其它4个因素间没有相关性;向日葵离体叶片接种后病斑的直径与草酸分泌量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力成显著正相关(r=0.94,0.68;P<0.05),而与总酸的pH值成显著负相关的关系(r=-0.195,P<0.05),但和菌丝生长速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4.利用两种不同的培养基培养核盘菌,用离体叶片接种方法对40个不同向日葵品种进行室内抗性鉴定,实验结果表明:与PDA培养基相比,用Minimal medium培养基培养的核盘菌菌株接种供试的不同向日葵品种叶片后,品种间表现出一定的抗性水平差异。依据接种后不同品种抗性水平的差异将供试向日葵品种的抗性水平划分为三组即:抗病组如食葵765、油葵KS7等,共3份;耐病组如3146、新葵杂5号等,共9份;感病组如LD1093、新葵杂6号等,共28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