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艺措施对荞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6h】

农艺措施对荞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言

1.1 荞麦概论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4 试验仪器及试剂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农艺措施对荞麦生育期与生育时期的影响

3.2 不同农艺措施对荞麦形态指标的影响

3.3 不同农艺措施对荞麦群体生理指标的影响

3.4 不同农艺措施对荞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3.5 不同农艺措施对荞麦品质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不同农艺措施对荞麦生育期与生育时期的影响

4.2 不同农艺措施对荞麦形态指标的影响

4.3 不同农艺措施对荞麦群体生理指标的影响

4.4 不同农艺措施对荞麦产量的影响

4.5 不同农艺措施对荞麦品质的影响

致谢

参考文献

作 者 简 介

展开▼

摘要

本文以甜荞品种温莎为试验材料,通过播期、密度、肥料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农艺措施对荞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特征、生理指标及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荞麦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缩短,5月8日播种的处理生育期为122d,5月23日播种的处理生育期为111d,6月8日播种的处理生育期为102d,6月23日播种的处理生育期为94d,5月8日播种的处理与6月23日播种的处理生育期相差28d。不同播期下,荞麦营养生长期变化不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和生殖生长期随着播期推迟明显缩短。
  2.荞麦整个生育期株高和茎粗生长均呈“S”型曲线,株高与茎粗均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营养生长时期株高增长较慢,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株高增长较快,全生育期不同处理的株高日平均增长量在1.01~1.17cm/d之间;整个生育期茎粗出苗至现蕾生长迅速,现蕾期茎粗已达到成熟期的65~75%。有效一级分枝数在2.7~4.3个之间,经方差分析,各处理间有效一级分枝数无显著差异。
  3.不同处理群体日平均生长率在5.21~21.61g/m2·d之间,5月8日播种的处理,群体增长率呈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值出现在现蕾期,第二个峰值出现在结实期并达到最高,后三个播期的处理,群体生长率呈现“慢-快-慢”的增长趋势,在结实期达到最高。不同处理荞麦平均群体生长率呈随播期推迟而降低的趋势。
  4.不同处理荞麦叶片相对叶绿素SPAD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早播与晚播的处理,叶片SPAD值较高,生育后期,5月8日和5月23日播种的处理叶绿素下降比6月8日播种的处理快;前三个播期的荞麦整个生育期 LAI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均出现在结实期,A4播期的处理出苗至结实期LAI值一直呈增长趋势。
  5.不同处理群体光合势在整个生育期呈双峰曲线,曲线的第一个峰值出现在分枝至现蕾期,现蕾至开花期LAD降低,开花至结实期LAD开始增加,至结实至收获期增加至最大值。
  6.本试验荞麦单株粒重与产量均随播期推迟而呈极显著的降低趋势,施肥处理的单株粒重与产量均高于不施肥的处理。荞单株粒重最高的是5月8日播种,密度为130万株/hm2,施肥量为N:8.7kg/667m2,P2O5:6.98kg/667m2,K2O:6.0kg/667m2与5月23日播种,密度为150万株/hm2,施肥量N:8.7kg/667m2,P2O5:6.98kg/667m2,K2O:6.0kg/667m2的处理,均为11.20g,产量最高的是5月23日播种,密度为150万株/hm2,施肥量N:8.7 kg/667m2,P2O5:6.98 kg/667m2,K2O:6.0kg/667m2的处理,产量为247kg/667m2。
  7.荞麦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不同处理含量在8.97~13.28%之间,籽粒中淀粉与蛋白质含量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不同处理籽粒中淀粉含量在55.78~71.12%之间,蛋白质含量在8.42~10.65%之间。
  8.甜荞麦品种温莎在呼和浩特市种植,适宜的播期是5月23日,密度为150万株/hm2,施肥量为N:8.7kg/667m2,P2O5:6.98kg/667m2,K2O:6.0kg/667m2,产量可达到247kg/667m2,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为9.96%,淀粉含量为66.56%,蛋白质含量为10.65%。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