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河三角洲表层沉积物古菌分布特征
【6h】

黄河三角洲表层沉积物古菌分布特征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言

1.1 海洋沉积物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1.2. 古菌研究的方法

1.3 本文研究目的及相关意义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材料及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结果

3.2.讨论

3.3.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作 者 简 介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黄河三角洲近海岸区域古菌的多样性及分布。
  方法:以PCR技术为基础构建古菌16S rDNA基因文库,在小尺度上选择6个不同站位的沉积物样品进行研究。
  结果:1.经研究处理后共获得了568个克隆,扩增所得的16S rRNA基因经过限制性双酶切分析及应用软件DOTUR进行97% cut off后共得到73个有效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UTs)。2.所有阳性克隆经双酶切后进行测序,通过网上进行序列比对通过传统统计学方法及所获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3.对实验获得的16S rDNA分析发现,本次研究的古菌均来自泉生古菌(Crenarchaeota)和广生古菌(Euryarchaeota)两大类。其中,Marine Crenarchaeotic Group I(MG- I)(88.8%)占据了主要地位,接下来依次为Miscellaneous Crenarchaeotic Group(MCG);DSAG(Deep-Sea Archaeal Group)也称为MBG-B;MBG-D,也称MG-III(Marine Group III)以及、TMEG(Terrestrial Miscellaneous Eurarchaeotal Goup)。
  结论:结果反映,MG-I与 MCG这两个古菌类群的克隆数占16SrDNA总克隆数的96%,两者均是海洋中最为常见的古菌类群,这也符合近海环境较为稳定的特点。近海沉积物中古菌群落结构在水平范围并没有显著的变化,只是随着相对海岸距离的不断拉大,古菌类群多样性相应变高。另从地域分析,本次研究古菌的同源序列多来自于江河流域的沉积物,部分古菌反映了该区域可能存在的甲烷厌氧氧化的区域特征,从而间接揭示了古菌的群落结构特征应该与近海海域的特点及其周边环境有着较大的关联,其群落结构的分布和多样性也可以作为海洋环境的一个重要指示,以利于后续微生物领域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