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水河县油松疑似“红针病”病因分析
【6h】

清水河县油松疑似“红针病”病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言

1.1 油松简介

1.2 植物病害简介

1.3 营养元素简介

1.4 真菌简介

1.5 病毒简介

1.6 细菌简介

1.7 酶简介

1.8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9 试验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2 试验方法及过程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根系土壤营养元素与针叶钙元素测定结果分析

3.2 针叶切片结果分析

3.3 针叶提取病毒结果分析

3.4 针叶细菌分离鉴定结果分析

3.5 针叶保护酶含量测定结果分析

3.6 当地近几年气象资料

3.7 连续5年的感病调查

4 结论与讨论

4.1 根系土壤营养元素与针叶钙元素测定结果讨论

4.2 真菌试验结果讨论

4.3 提取病毒讨论

4.4 针叶细菌分离鉴定结果讨论

4.5 针叶保护酶含量测定结果讨论

4.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 者 简 介

展开▼

摘要

本文为了探明清水河县油松红叶病的发病原因,从而制定出有效的防控措施,对内蒙古清水河县的健康油松及疑似病株的针叶及根际土的营养元素、微生物及保护酶的活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清水河县连续5年的气象和油松感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得到如下试验结果:
  (1)油松的土壤营养元素及针叶中钙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清水河县油松根系土壤肥力偏低,但健康油松与发病油松根系土壤中各营养元素含量、土壤酸碱度、针叶中钙元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油松根系土壤营养元素及针叶中钙元素含量并不是油松针叶红化的致病原因。
  (2)真菌和病毒检测结果表明,疑似病株的针叶中没有观察到真菌的存在,而红叶油松针叶中存在的的病毒在健康油松针叶中同样存在,所以真菌和病毒也不是油松红化的原因。
  (3)油松针叶保护酶活性分析表明,感病后油松的SOD、POD、CAT活性、MDA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均显著提高,说明油松感病后通过改变保护酶系统的活性以及质膜过氧化程度来对抗病害。
  (4)以感病油松针叶为材料,通过细菌的分离、纯化、培养得到8株细菌。以菌株的总DNA为模板,PCR扩增出16S rDNA序列。通过NCBI序列比对,结合菌株的培养性状、菌落形态观察和革兰氏染色反应,对菌株进行鉴定,8株细菌分别为绿浅气球菌,解淀粉芽胞杆菌,沙雷菌属,枯草芽孢杆菌,醋杆菌属,变形斑沙雷菌,不动杆菌属,蜡状芽孢杆菌。查阅相关致病性方面的文献尚未有八种菌株引起植株根系腐烂、叶片发红,整株枯死等症状的报道,初步断定清水河县大面积油松疑似病害不是上述得到的几种微生物引起的。
  (5)气象资料表明,2006年降雨量较高,油松生长较快,2006年冬风寒较大,使得油松耐受寒冷的能力下降,出现2007年的红叶病态。
  (6)连续5年病情调查表明,油松发病2年后病情逐渐缓减,最后完全康复,说明随着油松对环境的适应,生理反应逐渐减弱,红叶病是一种正常的抗逆反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