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萎病的发生对向日葵生长特性的影响及其诱抗剂的初步研究
【6h】

黄萎病的发生对向日葵生长特性的影响及其诱抗剂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 引言

1.1 向日葵黄萎病

1.2 向日葵黄萎病的防治

1.3 植物诱导抗病性

1.4 实验目的与意义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结论与讨论

3 黄萎病不同发病等级对向日葵的影响

3.1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结论与讨论

4 诱抗剂的筛选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结论与讨论

5 诱抗剂硅酸钠和草酸对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结论与讨论

6 诱导防治向日葵黄萎病弱病菌株的筛选及其对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 者 简 介

展开▼

摘要

向日葵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Kleb.)侵染所引起的一种向日葵毁灭性病害。目前,关于向日葵黄萎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国内外缺乏系统研究,现仅明确免耕、轮作和抗病品种等对黄萎病的发生及防治效果的影响,因此论文从黄萎病发病时间及发病程度对向日葵的影响及诱导抗病性等方面着手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向日葵黄萎病人工病圃中种植向日葵LD5009,分别在幼苗期、开花期、成熟期等3个时期标记发生黄萎病的向日葵植株。在收获前对所标记的向日葵植株进行发病情况的统计并测量向日葵的株高、茎粗和盘径;收获后分别测定不同发病时间的向日葵的百粒重、籽仁率和含油量。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向日葵生长的不同时间发生向日葵黄萎病对向日葵的株高、茎粗、盘径以及百粒重、籽仁率和含油量都有较大的影响,发病时间越早,发病程度越高,对向日葵影响越大。
  2.向日葵黄萎病人工病圃中种植向日葵LD5009和3638C,采用Flood等提出的分级标准,对病株划分等级,收获前测量向日葵的株高、茎粗和盘径等指标;收获后分别测定不同发病等级的向日葵籽粒的百粒重、籽仁率和含油量。试验结果表明向日葵黄萎病不同发病等级对向日葵的株高、茎粗、盘径以及百粒重、籽仁率和含油量都有较大的影响,发病等级越高,对向日葵影响越大。
  3.对K2HPO4、水杨酸、甲壳素、硅酸钠、草酸、BTH、葡聚糖进行向日葵黄萎病诱导抗性筛选,其中,K2HPO4、甲壳素、硅酸钠、葡聚糖对黄萎病病原菌无抑菌作用,草酸在浓度为200mg/L时对病原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盆栽诱导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100mg/L硅酸钠和草酸可以诱导向日葵抗黄萎病。对硅酸钠和草酸诱导后的向日葵叶片内防御酶进行测定发现,POD、CAT、SOD、PPO活性都较不诱导接菌对照活性高,说明诱抗剂的诱导作用加强了向日葵阻滞病原菌的侵入。
  4.通过盆栽测定,菌株BM-1(Verticillium nigrescens Pethybr.)和H63(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在LD5009与JK103上的平均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大丽轮枝菌对照菌株H2(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结果表明BM-1对向日葵的致病力极弱或不致病,H63对向日葵的致病力较弱,菌株BM-1和H63在抗感品种上的发病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菌株H2;进一步研究发现,先接种菌株BM-1和H63,4d后再接种菌株H2,感病品种LD5009与抗病品种JK103的平均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较单独接种H2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降低了;上述结果表明,变黑轮枝菌菌株BM-1和低致病力大丽轮枝菌菌株H63对向日葵黄萎病具有一定的诱导抗病性作用。测定经过BM-1和H63诱导的向日葵叶片内POD、SOD、CAT和PPO活性,发现经过诱导后,叶片内防御酶POD、SOD、CAT和PPO活性较对照及单独接BM-1、H63和H2植株叶片内防御酶活性高,证明了在向日葵抗黄萎病过程中菌株BM-1、H63的诱导抗病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