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牧区社会救助中政府责任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内蒙古正蓝旗为例
【6h】

牧区社会救助中政府责任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内蒙古正蓝旗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 创新之处

1.5 相关概念

2 社会救助中政府承担责任理论基础

2.1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2.2 社会公平理论

2.3 责任政府理论

2.4 需求层次理论

3 正蓝旗牧区社会救助中政府责任现状调查分析

3.1 正蓝旗基本概况

3.2 正蓝旗牧区社会救助中政府责任现状分析

4 正蓝旗牧区社会救助中政府责任存在问题

4.1 救助覆盖率和救助标准较低

4.2政府的宣传责任不到位

4.3 牧区社会救助有效性较低

4.4 救助动态管理不到位

4.5 救助形式单一

4.6 相应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5 牧区社会救助中政府责任承担对策建议

5.1 适当提高牧区救助覆盖率和标准

5.2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救助工作透明度

5.3 提高社会救助的有效性

5.4 加强救助动态管理

5.5 丰富牧区社会救助形式

5.6 完善牧区社会救助监督机制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 者 简 介

展开▼

摘要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转型进一步加深背景下,国际地位大度提升,政治民主化程度加深,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治安稳定和谐,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定和睦,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完善。但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转型的加深过程中,由于社会产品分配权的配置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速度没有跟上我国经济制度改革的速度导致的快速发展的背后,收入分配领域里出现了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比例严重失调现象,贫富差距日益明显起来。要想及时有效地解决贫富差距问题,首先需要通过国民收入再次分配来解决。在国民收入再次分配中,社会救助是采取的重要措施。因此,需要以完善的社会救助来减轻国家贫富差距问题。社会救助不仅在国民收入再次分配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减轻国家贫困现象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对我国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社会救助是实现贫困群体最基本生存权利的保障。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能更好地保障社会贫困群体的利益,这既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政府的职责要求,它关乎社会的稳定,体现着社会的公平。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牧区的经济也稳定发展,随之牧民的生活水平也明显改善,这是大家可喜可贺的。但是在发展背后仍然还有一部分牧民的生活远见不如以前,生活比以前困难很多。因此需要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来减轻牧区贫困问题。本来牧区经济发展的速度比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再加上由于经济发展而牺牲的草原牧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我们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牧区经济的发展用牧区牧民生存的生态环境破坏来衬托是我们大家不愿看到的现象。牧区的人均GDP每年在往上增长,要是按人均GDP的高度来衡量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程度的话,那么牧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也许是快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经济快速发展背后下牺牲的代价。在牧区有不少牧民由于疾病、残疾、无劳动能力、生态环境破坏等原因处于无法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处境。因此,建立符合目前牧区实际情况的合理有效的牧区特色社会救助体系已经是牧区政府刻不容缓的责任。
  本文主要是针对正蓝旗四个纯牧区苏木展开调查,四个苏木分别是宝绍岱苏木、扎格苏台苏木、那日图苏木、赛音呼都嘎苏木。从这四个苏木随机抽选300个牧户进行问卷调查,对个别牧户进行访谈。通过对牧民的基本情况、生活状况(收入和支出状况)、救助需求、对社会救助的了解程度和途径、社会救助的有效性、社会救助形式以及相应的监督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深入了解到正蓝旗牧区社会救助政府责任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望对正蓝旗牧区社会救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