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针茅响应羊啃食的转录组学分析
【6h】

大针茅响应羊啃食的转录组学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缩 略 词 表

1 引言

1.1 大针茅简介

1.2 放牧对牧草的影响

1.3 转录组学简介

1.4 RNA-seq的研究进展

1.5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1.6 实验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转录组测序

2.3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转录组数据库的数据分析

3.2 转录组数据库验证

3.3 淀粉和蔗糖的代谢通路分析

3.4 大针茅响应羊啃食中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变化

3.5 类黄酮代谢通路中基因的qRT-PCR结果分析

3.6 大针茅中类黄酮的含量测定结果

4 讨论

4.1 大针茅羊啃食后的转录组分析

4.2 羊啃食后的淀粉和蔗糖代谢中的调控基因

4.3 大针茅中类黄酮含量变化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 者 简 介

附 图

展开▼

摘要

大针茅(Stipa grandis),属于针茅属光芒组(Sect.Capillatae),是多年生密丛型旱生禾本科牧草,主要分布于我国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宁夏、甘肃和青海境内,由于其基生叶丰富且能很好的保存至冬春,因而是牲畜喜好也是非常重要的牧草之一。
  本研究以大针茅为研究材料,进行羊啃食控制实验。对大针茅受到羊啃食后2小时的DS(实验组)与未啃食处理的大针茅DD(对照组)叶片做的高通量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es),对得到的转录组数据库随机挑选5个基因,运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手段对其表达量变化进行验证。对转录组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差异表达基因分析、GO和COG功能分析,以及对转录组中的蔗糖和淀粉代谢通路相关酶基因表达分析。对大针茅受到羊啃食后2h、4h、8h、16h和24h和未啃食处理作为对照,分析类黄酮代谢通路中的5个关键基因C4H、CHI、F3'5'H、4CL和TC4H,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其进行相对表达量的测定。研究得到如下结果:
  1以羊啃食后的大针茅为材料,提取总RNA进行Illumina平台的转录组测序,共得到147561个reads,组装成64738条Unigenes,Unigenes平均长度为1367.21bp, N50为2017bp,构建转录组数据库。
  2随机选取转录组数据库中的5个基因,萌发素类蛋白、叶绿素a-b结合蛋白3 c、叶绿素a-b结合蛋白2、酪氨酸激酶和α松油醇合成酶,通过qRT-PCR检测,5个基因上下调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相符,证明转录组测序结果可靠。
  3 DS(实验组)与DD(对照组)共有64199个基因表达,其中DS与DD相比,有49844个基因共同表达,占所有基因的77.62%;只在DS(实验组)中的表达基因有3273个,占所有基因的5.1%;只在DD(对照组)中的表达基因有11093个,占所有基因的17.28%。转录组数据库中满足p<=0.01&&(ratio>=2 or ratio<=0.5)的差异表达的基因共有17513个,其中上调的基因有3019个,下调的有14494个。
  4类黄酮代谢通路中的5个基因C4H、CHI、F3',5'H、C4L和TC4H,在24小时之内均表现为在羊啃食处理的叶片中基因表达量下调;与类黄酮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 F3,5,H和4CL为黄酮类化合物代谢通路中的关键调节酶。
  5羊啃食后大针茅中类黄酮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下降,表明大针茅响应羊啃食次生代谢物质含量下降,与昆虫啃食植物后的应激反应不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