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草原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对植物个体大小调控作用的研究
【6h】

草原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对植物个体大小调控作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1、研究区域与样地选择

2、研究内容和方法

3、结果与分析

4、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内源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于2005年生长季,对处于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米氏冰草(Agropyron michnoi)、大针茅(Stipa grandis)、糙隐子草(Cleitogenes sguarrosa)、 草(Koeleria cristata)、黄囊苔草(Carex korshinskyi)、双齿葱(Allium bidentatum)、冷蒿(Artemisia frigida)、木地肤(Kochia prostrate)和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十种植物,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细胞分裂素(ZR)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季节动态,同时记录每种植物的物候期和生长规律情况。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在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中,大针茅、洽草、冷蒿和木地肤返青较早,糙隐子草返青最晚,黄囊苔草和星毛委陵菜的生长开始得最早。不同群落状态下十种植物的生长规律表现为,在营养期生长较快,抽穗期日生长速度达最大值,此后生长逐渐变慢。过度放牧使得退化群落中的植物生长发育缓慢,据此可知内源激素含量变化是导致这些现象的直接原因。 2、在恢复演替过程中,生长素和赤霉素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细胞分裂素经历了由单峰型曲线一双峰型曲线一单峰型曲线的转变过程;而脱落酸经历“突变”后趋于稳定。 3、通过本项研究可以确定在草原群落退化一恢复演替过程中作为机理性环节起重要作用的植物个体小型化一正常化过程受植物内源激素的调控,在此调控中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而尤以脱落酸的作用更趋突出。 退化草原群落中植物处于水分胁迫状态下,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的累积与抗旱性的增加存在显著正相关。 4、严重退化群落中被啃食的植物局部受创后要生成愈伤组织,而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是在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特定水平和配比的作用下实现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