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化学法制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纳米结构聚苯胺薄膜对电极
【6h】

电化学法制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纳米结构聚苯胺薄膜对电极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序言

1.1 引言

1.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结构以及工作原理

1.3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现状

1.4 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5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研究进展

1.6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制备聚苯胺薄膜电极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步骤

2.3.1 聚苯胺薄膜电极的制备

2.3.2 铂薄膜电极的制备

2.4 结果与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聚苯胺薄膜电极表面形貌以及生长机理研究

3.1 实验仪器与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苯胺薄膜对电极电化学性能研究

4.1 敏化太阳电池性能的性能指标

4.1.1 I—V曲线

4.1.2 开路电压(V∝)与短路电流(Isc)

4.1.3 与光电转换效率(η)与填充因子(ff)

4.1.4 交流阻抗分析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步骤

4.3.1 TiO2光电极的制备

4.3.2 配制DSSC电解液

4.3.3 DSSC的组装

4.3.4 DSSC光电性能检测

4.3.5 DSSC交流阻抗检测

4.3.6 对电极电化学催化性能评价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不同对电极组装的DSSC的性能参数

4.4.2 交流阻抗分析

4.4.3 循环伏安曲线研究

4.4.4 聚苯胺薄膜对电极理论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与申请专利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室温条件下,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技术在掺杂氟的二氧化锡(FTO)玻璃导电面原位聚合制备出不同厚度的聚苯胺薄膜。经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其表面进行微观形貌分析后发现:聚苯胺先呈纳米颗粒状在FTO玻璃导电表面生长,随着聚苯胺纳米颗粒密度的增大,在底层的纳米颗粒上逐渐长出线状的聚苯胺,最后形成多孔的网状聚苯胺。
   将此聚苯胺薄膜成功应用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作为对电极,并对不同厚度聚苯胺薄膜对电极组成的电池性能进行了表征:其中最优的聚苯胺薄膜对电极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达到4.95%,接近铂标准电极的5.41%,而且聚苯胺薄膜对电极电池的电流密度比铂对电极电池提高了11.6%。因此电化学法制备的低成本、高效率聚苯胺对电极可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来替代传统使用的贵金属铂对电极。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电化学原位聚合生长聚苯胺的理论模型,即聚苯胺薄膜由低孔隙率的紧密层和高孔隙率的疏松层组成,二者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电化学特性。借助此理论模型解释了由不同厚度聚苯胺薄膜对电极组成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变化规律,并且此模型有助于开发更高性能的其他导电聚合物电极或电器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