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流语“人丧失生命(死亡)”类动词语义场历史演变研究
【6h】

流语“人丧失生命(死亡)”类动词语义场历史演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一、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选题意义

(三)选取材料和研究方法

1.选取材料

2.研究方法

二、对不同时期“死亡”类动词语义场的共时考察

(一)上古汉语“死亡”类动词语义场的应用情况

1.一般“死亡”子义场

2.特殊“死亡”子义场

3.小结

(二)中古汉语“死亡”类动词语义场的应用情况

1.一般“死亡”子义场

2.特殊“死亡”子义场

3.小结

(三)近代汉语“死亡”类动词语义场的应用情况

1.一般“死亡”子义场

2.特殊“死亡”子义场

3.小结

三、对“死亡”类动词语义场成员的历时考察

(一)“死亡”类动词语义场中一些成员的使用及消亡过程

1.崩

2.薨

3.卒

4.殇

5.殂

6.殁

7.殪

8.殍

(二)“死亡”类动词语义场中一些成员的继承和延续情况

1.死

2.亡

3.丧

4.终

5.夭

6.殒

7.殉

8.刎

9.缢

10.毙

(三)“死亡”类动词语义场中一些成员产生新的义位及发展情况

1.逝

2.没

四、“死亡”类动词语义场历史演变的特点

(一)单音词向复音词的渐变

(二)与“死亡”语义场中的同一个义位联系的语言成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

(三)构词上的类化现象

(四)“死亡”类动词语义场的核心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所不同,意义和用法也不同

五、“死亡”类动词语义场历史演变的原因

(一)语音系统演变的影响

(二)词义分化的原因

(三)社会因素的制约

(四)语言交际的需要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运用语义场理论,采用调查与统计、定量与定性分析和传统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对汉语“丧失生命(死亡)”类动词语义场中的成员进行描写、比较和分析,探讨汉语“死亡”类动词从上古到近代的发展演变过程。全文分上古汉语(先秦——西汉)、中古汉语(东汉——唐初)、近代汉语(晚唐五代——清初)三个历史时期,选取各时期代表文献的材料用例,对各“死亡”子义场之聚合、组合情况进行共时描写,进而对各个子义场及其成员的更替变化作历时的比较,从而探求“死亡”语义场的发展演变规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