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席夫碱构筑的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
【6h】

席夫碱构筑的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本论文工作所用的测试仪器

本论文中所用的配体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多核席夫碱配位簇合物及其磁性

1.2.1 席夫碱构筑的同核金属配位簇合物及其磁性

1.2.2 席夫碱构筑的异核配位簇合物及其磁性

1.3 有机配体与席夫碱配体构筑的多核配位簇合物和聚合物

1.3.1 膦酸酯作辅配与席夫碱构筑的簇合物

1.3.2 草酸作辅配与席夫碱配位簇合物构筑的簇合物

1.3.3 叠氮酸根作桥联辅配与席夫碱配位簇合物构筑的聚合物

1.3.4 氰基配离子与席夫碱配位簇合物构筑配位簇合物和配位聚合物

1.4 非共价键作用与席夫碱配体构筑的配位超分子

1.5 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邻香兰素缩N-(2-羟乙基)乙二胺构筑的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

2.1 引言

2.2 邻香兰素缩N-(2-羟乙基)乙二胺构筑的单核配合物1[Fe(HL1)2]Cl

2.2.1 试剂与合成方法

2.2.2 晶体结构测定及分析

2.2.3 红外光谱表征

2.2.4 XRD粉末衍射测试

2.2.5 合成影响因素

2.3 辅助配体bbi与邻香兰素缩N-(2-羟乙基)乙二胺构筑的双核配合物2[Cu2(HL1)2(μ2-bbi)2](ClO4)2

2.3.1 试剂与合成方法

2.3.2 晶体结构测定及分析

2.3.3 红外光谱表征

2.3.4 XRD粉末衍射测试

2.3.5 热稳定性分析

2.3.6 合成与结果讨论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邻香兰素缩邻氨基苯酚构筑的3d-4f金属配位化合物

3.1 引言

3.2 邻香兰素缩邻氨基苯酚构筑的零维配合物3-9[Ni2Ln2L24(μ2-OAc)2(CH3CH2OH)2]·2CH3OH[Ln=Dy(3),Tb(4),Ho(5),Eu(6),Er(7),Sm(8),Y(9)]配合物10[Ni2Gd2L24(μ2-OAc)2(CH3OH)2]·2CH3OH·2CH3CN

3.2.1 试剂与合成方法

3.2.2 晶体结构测定及分析

3.2.3 红外光谱表征

3.2.4 XRD粉末衍射测试

3.2.5 热稳定性分析

3.2.6 合成影响因素

3.3 以π-π作用和氢键构筑的一维邻香兰素缩邻氮基苯酚配合物11-16[Ni2Ln2L24(4-pyca)2(CH3OH)2][Ln=Gd(11),Tb(12),Dy(13),Ho(14),Eu(15),Tm(16)]

3.3.1 试剂与合成方法

3.3.2 晶体结构测定及分析

3.3.3 红外光谱表征

3.3.4 XRD粉末衍射测试

3.3.5 磁性测试

3.3.6 热稳定性分析

3.3.7 合成影响因素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附图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论文以席夫碱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为主要研究内容。利用两个主配体:五齿席夫碱H2L1[邻香兰素缩N-(2-羟乙基)乙二胺]和四齿席夫碱H2L2(邻香兰素缩邻氨基苯酚),分别与过渡金属盐及稀土金属盐反应获得配合物1-16。合成过程中通过添加有机桥联配体及改变反应条件等方式,利用零维席夫碱配合物构筑一维链状结构,并对配体、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对配合物3-5、10和11-16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对配合物4、10和11-14进行热稳定性分析,配合物12进行了磁性测试。配合物的分子式如下:┏━━━━━┳━━━━━━━━━━━━━━━━━━━━━━━━━━━┓┃1:┃[Fe(HL1)2]Cl┃┣━━━━━╋━━━━━━━━━━━━━━━━━━━━━━━━━━━┫┃2:┃[Cu2(HL1)2(μ2-bbi)2](ClO4)2┃┣━━━━━╋━━━━━━━━━━━━━━━━━━━━━━━━━━━┫┃3-7:┃[Ni2Ln2L24(μ2-OAc)2(CH3CH2OH)2]·2CH3OH┃┃┃[Ln=Dy(3), Tb(4), Ho(5), Eu(6), Er(7), Sm(8), Y(9)]┃┣━━━━━╋━━━━━━━━━━━━━━━━━━━━━━━━━━━┫┃10:┃[Ni2Gd2L24(μ2-OAc)2(CH3OH)2]·2CH3OH·2 CH3CN┃┣━━━━━╋━━━━━━━━━━━━━━━━━━━━━━━━━━━┫┃11-1┃6:[Ni2Ln2L24(4-pyca)2(CH3OH)2]┃┣━━━━━╋━━━━━━━━━━━━━━━━━━━━━━━━━━━┫┃┃[Ln=Gd(11), Tb(12), Dy(13), Ho(14), Eu(15), Tm(16)]┃┗━━━━━┻━━━━━━━━━━━━━━━━━━━━━━━━━━━┛
  [Fe(HL1)2]Cl为风车状结构的单核Fe配合物,分子间通过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形成一维链状超分子。配合物2为双核Cu配位化合物,其结构中的辅助配体bbi桥联两个[Cu-L]的部分,再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了一维链状超分子。配合物3-16是四核[Ni2Ln2]系列配位簇合物。配合物中,镍离子Ni(Ⅱ)为[O5N]六配位,呈现扭曲八面体构型;稀土离子Ln(Ⅲ)为[O7N]八配位扭曲的正方反棱柱多面体。镍离子Ni(Ⅱ)与稀土离子Ln(Ⅲ)由μ2-O或μ3-O桥联形成[Ni2Ln2O6]缺陷立方烷结构(或蝴蝶拓扑结构)。通过选用含羧酸基团的辅助配体、改变反应条件,使单分子席夫碱配合物(3-10)通过阴离子调节使分子间形成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构筑成一维链状配位超分子(11-16)。磁性测试表明,配合物12中存在铁磁性相互作用。实验过程中,辅助配体的竞争作用、辅助配体对溶液体系酸碱度的贡献以及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添加顺序,均对晶体的结构产生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