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治理研究
【6h】

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治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本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2.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一、荒漠化治理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1.荒漠化

2.沙漠化

3.土地退化

4.沙地与沙化

(二)荒漠化治理的理论基础

1.公共治理理论

2.公共产品理论

3.外部性理论

4.金融约束理论

5.沙产业理论

二、内蒙古荒漠化治理现状

(一)内蒙古地区荒漠化概况

1.内蒙古地区荒漠化现状

2.内蒙古地区荒漠化成因

(二)内蒙古荒漠化治理参与主体及表现

1.政府在荒漠化治理中表现

2.市场在荒漠化治理中表现

3.第三部门在荒漠化治理中表现

(三)内蒙古荒漠化治理成效

1.生态环境改善

2.农牧民增收

3.丰富和完善产业链条

4.治沙思路得到拓展

5.社会力量更多青睐荒漠化治理

6.成就荒漠化治理典范

三、内蒙古荒漠化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内蒙古荒漠化治理的问题

1.荒漠化治理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撑

2.荒漠化治理缺乏市场参与动力和互动性

3.荒漠化治理缺乏人才与科技的投入

4.荒漠化治理的监测数据跟踪迟缓

(二)内蒙古荒漠化治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荒漠化治理缺乏政府指导性

2.荒漠化治理政策法规与监管服务不到位

3.荒漠化治理中的金融支持不完善

4.荒漠化治理市场主体缺乏强烈的责任意识

5.第三部门参与荒漠化治理与监督力量薄弱

四、内蒙古荒漠化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

1.倡导PPP模式在荒漠化治理中的应用

2.引领“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发展

3.增强金融政策相关支持

4.完善政策法规与服务体系

5.关注大数据的应用

(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1.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号召

2.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3.加强主体间相互合作

4.重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5.拓展荒漠化治理广度与手段

(三)不可或缺的社会活力

1.第三部门对荒漠化治理主体进行有效监督

2.大众积极参与荒漠化的治理与监督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在2017年第23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的主题是“防治荒漠化,建设绿色家园”,这一主题强调了绿色发展理念,同时警示世人,不治理荒漠化,经济发展将不可持续。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内蒙古荒漠化治理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成为中国治沙领域的骄傲。虽然如此,如今的内蒙古荒漠化问题仍然严重,荒漠化治理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很多。从系统尤其是市场供给角度努力挖掘内蒙古荒漠化治理的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方法及公共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对内蒙古地区荒漠化治理进行分析研究。阐述了内蒙古荒漠化现状、原因,总结概括了治理成效,从金融支持、数据监测、市场参与动力、人才及科技投入等方面分析了荒漠化治理的不足,并通过库布其模式、蚂蚁森林互联网模式借鉴经验,从政府、市场、社会等主体出发,提出了政府加强政策引导、企业响应供给侧改革与增加相关投入、第三部门增强监督参与等治理建议。认为市场供给可能对荒漠化治理实践更有实质性的成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