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联合应用联苯苄唑和曲安奈德体内外抗真菌活性研究
【6h】

联合应用联苯苄唑和曲安奈德体内外抗真菌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中文论著摘要

英文论著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 论

结 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抗真菌药物的体外药效学研究进展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 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随着致病真菌耐药的逐年上升,免疫抑制状态下严重真菌感染的增多,以及抗真菌药物选择范围小及毒副作用大等原因,二种以上抗真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成为临床抗真菌治疗的方向。近期的文献报道药敏试验中联合用药对不同的菌种有不同的相互作用,临床病例中也有相似的报道。 本试验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订的用于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方案,通过测定联苯苄唑等7种抗真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了解其体外抗菌效果。通过测定联苯苄唑和曲安奈德联合应用时的体外抗菌活性,考察两种成份的相互作用。从而将联苯苄唑和醋酸曲氨萘德组成复方外用制剂,对该药的抗皮肤真菌作用进行体内实验研究,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实验理论依据。 实验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联苯苄唑、曲安奈德、益康唑、克霉唑、5-氟胞嘧啶、特比奈酚和两性霉素B共7种抗真菌药物对30株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按照联苯苄唑∶曲安奈德=10∶1的比例称取药物,检测联合作用时的最低抑菌浓度,计算联合药敏指数(FIC)。制作由红色毛癣菌和石膏样毛癣菌引起的皮肤癣菌病的豚鼠动物模型,观察联苯苄唑/曲安奈德(5∶1,10∶1,20∶1)3种配比组合、派瑞松和联苯苄唑3种乳膏治疗作用。 结果:联苯苄唑对以红色毛癣菌为代表丝状真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抗菌活性略强于益康唑、克霉唑。联苯苄唑和曲安奈德10∶1配比时体外抗菌作用次协同作用。联苯苄唑/曲安奈德(10∶1)对动物皮损部位局部给药后,对红色毛癣菌和石膏样毛癣菌所致皮损积分分别为(1.13±0.8和1.50±0.76),与对照组(3.75±0.46和3.88±0.35)比较,可明显减轻局部皮肤损伤病变程度(P<0.01)。该药10∶1组方明显优于5∶1组方(P<0.01),也明显强于单方联苯苄唑(P<0.05);与派瑞松比较无明显差异。 讨论临床上常见的真菌感染多由内源性条件致病菌引起,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致病,且由于伴有慢性基础疾病。或伴免疫功能降低,应用多种抗生素,激素类药物及侵入性操作等等,均可引起真菌感染。本实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7种抗真菌药物对30株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根据FIC值发现可将联苯苄唑与曲安奈德合用。同时制作由红色毛癣菌和石膏样毛癣菌引起的皮肤癣菌病的豚鼠动物模型,观察联苯苄唑/曲安奈德(5∶1,10∶1,20∶1)3种配比组合、派瑞松和联苯单剂。发现该药10∶1组方明显优于5∶1组方(P<0.01),也明显强于单方联苯苄唑(P<0.05)具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联合使用(联苯苄唑/曲安奈德)较单方联苯苄唑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和止痒作用,而且以10∶1为最佳配伍。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结论联苯苄唑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曲安奈德对其活性无影响,可将二者联合制成复方制剂。复方联苯苄唑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和止痒作用,以10∶1为最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