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乳腺癌钼靶X线检查钙化表现的组织病理学基础
【6h】

乳腺癌钼靶X线检查钙化表现的组织病理学基础

代理获取

目录

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中文论著摘要

英文论著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并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乳腺癌病人的生存率至关重要。乳腺x线检查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以及乳腺癌术前临床分期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钙化表现是乳腺癌的最常见的X线表现,42.8%的乳腺癌在X线上可以见到钙化表现。乳腺癌钙化的原因一般认为与肿瘤细胞变性和坏死后的钙盐沉积、肿瘤细胞的分泌有关。乳腺癌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是决定乳腺癌患者治疗的主要参考指标和预后指标。目前对乳腺X线钙化表现的报道多集中在乳腺癌的诊断,而钙化与临床病理关系的报道甚少。本资料将108例乳腺癌X线钙化特征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从影像学角度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可能性。 材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在2005年-2006年间辽宁省肿瘤医院术前钼靶X线检查有钙化表现,术后经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08例。年龄29——80岁,平均年龄48岁,中位年龄46岁;钼靶X线检查与手术间隔时间为2-10天,中位时间为6天。其中导管内癌5例,浸润性导管癌94例,浸润性小叶癌7例,粘液性腺癌2例;Ⅰ期15例,Ⅱ期64例,Ⅲ期24例;对94例浸润性导管癌中细胞组织分级Ⅰ级26例,Ⅱ级57例,Ⅲ级11例;对94例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进行判定,术后常规行腋淋巴结检查,每例淋巴结检取数目均在10枚以上。其中,淋巴结无转移47例,转移1-3枚15例,4-9枚19例,大于等于10枚13例。 2、乳腺X线检查 (1)仪器设备美国GE2000 D数字化x线机,常规行MLO位和CC位投照。经计算机处理后的数字化图像由放射科医生在具高分辨率显示仪的工作站上阅读。 (2)影像学评价。根据BI-RADS的标准,将乳腺癌相关钙化在形态上分为4组:a)小圆形钙化:1mm以下的非单发圆形或椭圆型钙化,边界清楚,0.5mm以下时又称为点状钙化。b)无定型性钙化:数量较多的圆形或片状钙化,小而淡,很难给予明确形态描述。c)多型性和不均质钙化:醒目,大小不一,形态各异。d)线状、细分枝样钙化:细长、不规则的线状钙化,常有断裂,或呈“Y”字形。 从将钙化从分布上分为4组:a)弥漫性:在乳腺内没有明确的分布倾向,通常在双侧乳腺内。b)区域性:虽分布广泛,但并非遍布整个乳腺,更重要的是其分布与乳管的分布不一致,双侧多见。c)簇状:局限在小范围内,通常是2cm内的多发钙化。d)腺叶区段性:与乳房腺叶的分布一致。 3、统计学分析乳腺癌的钙化特征与病理类型、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X<'2>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有显著意义。 结论: 1.导管内癌(DCIS)多表现为单纯钙化,浸润性导管癌多表现为钙化合并肿块。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通过X线发现的单纯钙化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 2.DCIS钙化与癌细胞在同一导管内。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也可EIC,钙化也同样存在于导管内癌中。推测钙化是导管内癌及EIC的特征性改变。 3.小圆形钙化淋巴结转移率最低,多型性和不均质钙化的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差别有显著意义。提示:浸润性导管癌若表现为小圆形钙化预后较好,而表现为多型性和不均质钙化的浸润性导管癌易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不良。 4.钙化形态和分布,与乳腺癌病理类型无关。与乳腺癌的组织分级无关。提示无法通过X线观察钙化的特征推测乳腺癌的癌病理类型组织分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