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湿疹的治疗作用与机制研究
【6h】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湿疹的治疗作用与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中文论著摘要

英文论著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免疫调节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湿疹(Eczema)是一种常见的搔痒性皮肤疾病。其主要为Ⅳ型变态反应,即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Delayed Type of Hypersensitivity,DTH)。目前,临床上湿疹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局部外用激素,口服抗组胺药,严重者可系统使用类固醇激素。抗组胺药虽是治疗Ⅰ型变态反应的首选药物,但对Ⅳ型变态反应作用较弱;皮质类固醇激素虽疗效确切但由于长期使用易出现表皮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激素依赖及停药后“反跳”等副作用,进而影响了它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因此,临床急需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治疗湿疹的药物。科研人员就湿疹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目前尚未发现治疗湿疹的高效无毒药物。 卡介菌多糖-核酸(BCG polysaccharide and nucleic acid,BCG-PSN)是从卡介菌中经热酚法提取多糖、核酸混合而制成的新型免疫调节剂,含有多糖及核酸等多种免疫活性物质。BCG-PSN在临床主要用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到目前为止,虽然偶有关于BCG-PSN用于治疗湿疹有显著疗效的报道,但关于其湿疹治疗临床前的系统研究及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BCG-PSN对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的BALB/C小鼠湿疹动物模型、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的豚鼠湿疹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为BCG-PSN临床用于治疗湿疹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实验方法: 用DNFB涂搽BALB/C小鼠背部皮肤建立小鼠湿疹动物模型,用DNCB涂搽豚鼠背部皮肤建立豚鼠湿疹动物模型。待模型成功建立后,将BALB/C小鼠湿疹动物模型、豚鼠湿疹动物模型均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高、中、低剂量(豚鼠:135μg/kg、45μg/kg、15μg/kg,小鼠:225μg/kg、75μg/kg、25μg/kg)BCG-PSN治疗组、盐酸西替利嗪治疗组(豚鼠:0.925mg/kg,小鼠:1.5mg/kg)、氢化可的松治疗组(豚鼠:15.4mg/kg,小鼠:25 mg/kg),豚鼠每组8只,小鼠每组12只,另选取正常豚鼠8只,正常BALB/C小鼠12只作为空白对照。BCG-PSN肌肉注射给药,隔日一次,共21d;盐酸西替利嗪灌胃给药,隔日一次,共21d;氢化可的松肌肉注射给药,每日一次,共7d。自给药起,每日观察各组实验动物背部激发部位皮肤外观,并每周2次根据湿疹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分。21d后,取各组实验动物背部激发部位皮肤,HE染色病理学观察;取各组实验动物胸腺、脾,称重并计算脾指数、胸腺指数;取BALB/C小鼠湿疹动物模型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ELISA法检测IL-2、IL-4、IFN-γ水平。 结论: BCG-PSN可剂量依赖性改善BALB/C小鼠湿疹动物模型的湿疹症状,其中中剂量及高剂量BCD-PSN的治疗作用强于盐酸西替利嗪,弱于氢化可的松。 BCG-PSN可剂量依赖性改善豚鼠湿疹动物模型的湿疹症状,其中中剂量及高剂量BCD-PSN的治疗作用强于盐酸西替利嗪,弱于氢化可的松。 BCG-PSN治疗湿疹作用机制可能是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调节T辅助细胞(Th1/Th2)的动态失衡所导致的细胞因子分泌的紊乱,这一作用机制与盐酸西替利嗪相似,而不同于氢化可的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