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延迟种子发芽技术的作用机理及田间比较研究
【6h】

延迟种子发芽技术的作用机理及田间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知识产权和使用授权的说明

摘要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种子包膜延迟发芽技术的作用机理研究

第三章在不同水分含量条件下种子包膜延迟发芽技术对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第四章种子包膜延迟发芽技术对田间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第五章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四个品种,五种包膜配方为试材,室内设定四种恒定温度、三种不同浓度PEG-6000含量水溶液、四种不同土壤含水量为实验条件,分析研究延迟发芽技术作用机理及对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大田实验设定三个播期,探讨包膜延迟发芽技术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在种子吸水初始时期,包膜对种子吸水存在着明显的延迟作用。在种子吸水的三个阶段中,包膜延迟能力在第一阶段表现为最强;在第二阶段,包膜对种子吸水仍然具有很强的延迟作用;在第三阶段,包膜对种子延迟吸水作用基本消失。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包膜处理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延迟种子吸水的时间缩短;在低温条件下,包膜明显提高了室内种子发芽率;田间提前播种比正常播期小幅度的降低了出苗率。为了进一步提高田间出苗率,应该选用耐低温能力强的品种,选择适当的包膜强度配方。 2.包膜A1、A2、B、C在不同PEG浓度溶液水分胁迫条件下,在种子吸水过程中,均能有效的延迟种子吸水,并通过减少种子初始吸水期的渗漏物质量,提高种子活力。包膜处理对种子出苗不存在阻碍作用,在四种土壤含水量条件下能大幅度的提高出苗率;包膜处理在土壤含水量≥15%时,能有效地提高幼苗的鲜重、干物重,增加根系数量、茎基周长、叶面积。北方初春土壤中含有充足的化冻水,土壤含水量为20%-25%,适宜应用种子包膜延迟发芽技术。通过玉米种子包膜处理,在低温逆境条件下保持种子活力,保护种子免受细菌的伤害,有利于包膜种子利用土壤的化冻水,使种子在适宜温度、适宜水分含量条件下出苗,解决东北地区对种子发芽期春旱问题。 3.在生产中,在15℃恒温条件下、PEG浓度为10%溶液中,对具体批次包膜种子进行种子发芽吸水实验,通过吸水方程:Y=a1nx+b,其中Y:种子吸水百分含量,x:种子的吸水时间,a与b为系数,通过具体实验来确定a、b系数值,所得到的1.3x为田间种子延迟发芽时间。 4.田间第一播期有较高的幼苗株高、干物重、茎基长与茎基宽、幼苗可见叶数、幼苗根冠比、幼苗叶绿素含量,因为幼苗能够获得更长的生长期,有利于更多干物质的积累,田间叶面积的早期形成,能更充分利用光热水肥等资源,在第一播期中,随着包膜强度的加强,种子活力越强,幼苗越健壮。三个品种间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沈玉18>丹玉39>丹科2151,说明沈玉18抗低温性强,其次为丹玉39,最差为丹科2151。 5.在大喇叭口期第一播期植株叶面积最高,其次为第二播期,最低为第三播期,表明播期越早,越有利于植株早期形成高的田间叶面积;第一播期的株高最高,第二播期次之,第三播期的株高最低,说明幼苗生长获得更多的生长期,对整个植株的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幼苗越健壮,越有利于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在灌浆期第二播期的叶面积指数最大,其次为第三播期,最低为第一播期,说明适宜的播期有利于实现高叶面积指数。 6.第一播期与第二播期的穗长、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等指标值均优于第三播期,说明增加植株的生长期有利于形成大果穗。不同包膜处理条件下,品种间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第一播期与其他两播期比较,果穗穗粒数、籽粒百粒重最大,说明播期的提前对果穗分化出更多穗粒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植株生长更健壮,更有利于籽粒的干物质积累。不同包膜处理、品种间的穗粒数存在着差异,其中丹科2151的穗粒数最高最具高产潜力。小区实际株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二播期不同包膜处理玉米产量均高于第一播期和第三播期,包膜处理B、C的玉米产量相接近且高于包膜处理A与CK;在第三播期中,倒伏现象最为严重,说明选用适宜播期、适宜包膜强度对建立合理的作物群体结构、对实现高产的重要条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