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75例儿童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及EB病毒感染、c-myc基因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6h】

75例儿童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及EB病毒感染、c-myc基因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依据WHO2008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对儿童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儿童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EB病毒感染、c-myc基因改变与儿童淋巴瘤发生的关系。
   方法: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病理科1996年至2009年14年间共75例儿童淋巴瘤病例。重新检查HE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标记CD20、CD79a、CD3、CD45RO、Ki67、CD21、TDT、CD10、BCL6、MUM1、ALK、CD30、EMA和CD15,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一步分型;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对75例儿童淋巴瘤进行EB病毒的检测;对初步诊断为伯基特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例进行c-myc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检测。
   结果:
   75例儿童淋巴瘤中男性57例,女性18例,男女性别之比为3.17:1,发病平均年龄8.74岁。75例儿童淋巴瘤发病部位:结内32例(42.7%,32/75),结外43例(57.3%,43/75),结外部位依次包括:胃肠道22例(29.3%,22/75),纵隔3例(4.0%,3/75),胸腺2例(2.7%,2/75),睾丸2例(2.7%,2/75),扁桃体2例(2.7%,2/75),骨髓2例(2.7%,2/75),脑2例(2.7%,2/75),软组织2例(2.7%,2/75),横纹肌2例(2.7%,2/75),椎体1例(1.3%,1/75),肝脾1例(1.3%,1/75),皮肤1例(1.3%,1/75),盆壁1例(1.3%,1/75)。75例儿童淋巴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13例(17.3%,13/75),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6例(21.3%,16/75),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2例(16.0%,12/75),伯基特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3例(44.0%,33/75),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1例(1.3%,1/75)。儿童淋巴瘤EBV感染的检测:75例儿童淋巴瘤中有14例EBER阳性,阳性率18.7%(14/75)。13例HL中有11例CHL阳性,阳性率84.6%(11/13),33例伯基特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有3例为阳性,阳性率9.1%(3/33)。通过对初步诊断为伯基特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进行进一步诊断,结果显示,该组28例中存在c-myc基因改变的有18例。
   结论:
   儿童淋巴瘤男性多见,发病平均年龄8.74岁。发病部位以淋巴结和胃肠道多见。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依次是伯基特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EBV感染在儿童霍奇金淋巴瘤中检出率较高,说明霍奇金淋巴瘤与EBV感染有相关性;在儿童伯基特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也检出:EBV感染,EBV可能是儿童伯基特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发生中的伴随现象或诱发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