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gA肾病牛津分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6h】

IgA肾病牛津分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论文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研究IgA肾病中的四种主要病变:系膜细胞增生(M0/1)、内皮细胞增生(E0/1)、节段性硬化或粘连(S0/1)、肾小管萎缩或肾间质纤维化(T0/1/2)分别与各个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研究对象及方法:
   收集2006年2月17日至2011年10月11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确诊的514名18岁以上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除外过敏性紫癜、糖尿病、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肿瘤、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等继发性IgA肾病。临床指标包括性别、年龄、病程、肉眼血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反复肉眼血尿病史、前驱感染史、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IgG、IgA、IgM、收缩压、舒张压,肾功能分期、C3、C4,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血红蛋白、血小板、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转铁蛋白、尿IgG、IgA/C3比值、血胱抑素C。病理分型按照2009年的IgA肾病牛津分型:1、系膜细胞增生(M0/1):50%肾小球系膜区超过3个系膜细胞即归为M1;2、内皮细胞增生(E0/1)无或有;3、节段性硬化或粘连(S0/1)无或有;4、肾小管萎缩或肾间质纤维化(T0/1/2):≤25%为T0,25%-50%为T1,>50%为T2。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应用卡方检验、Spearman秩相关、二分类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514名IgA肾病患者男女比例1.06∶1。平均年龄35.70±11.99岁,平均病程18.31±30.42月。约占同期肾活检比例的32.9%,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47.7%。
   单纯血尿21例,占4.1%;血尿伴蛋白尿210例,占40.9%;伴高血压145例,占28.2%;大量蛋白尿123例,占23.9%;合并肾功能不全(CKD3期以上)98例,占19.1%。恶性高血压4例,0.1%。
   牛津分型的分布:系膜细胞增生(M组)病例数:M0:213例,M1:301例,内皮细胞增生(E组):E0:378例,E1:136例,节段性硬化或粘连(S组):S0:222例,S1:152例,肾小管萎缩或肾间质纤维化(T组):T0:284例,T1:152例、T2:78例。
   牛津分型在各种临床分型中的分布:单纯血尿型在牛津分型评分中多为M0E0S0T0,T组评分均为T0;大量蛋白尿型中评分多为M1E0S1T1,T组评分T0、T1、T2比例较为相近;合并肾功能不全(CKD3期以上)除了内皮细胞增生(E组)比例较少外,其余病理分型与其他临床类型相比更为严重,多为M1E1S1T2。
   在系膜细胞增生(M)组中,CKD分期(P=0.001,r=0.987)、24小时尿蛋白定量(P=0.000,r=0.161)、尿微量白蛋白(P=0.008,r=0.116)、尿转铁蛋白(P=0.090,r=0.043)、尿IgG(P=0.010,r=0.114)与系膜细胞增生呈正相关;血清白蛋白(P=0.030,r=-0.030),C3(P=0.040,r=-0.091)、血小板(P=0.025,r=-0.099)呈负相关。
   在内皮细胞损伤(E0/1)组中,年龄(P=0.000,r=0.159)、收缩压(P=0.005,r=0.124)、尿红细胞数(P=0.001、r=0.142)、24小时蛋白定量(P=0.001、r=0.145)、尿微量白蛋白(P=0.003,r=0.130)、尿转铁蛋白(P=0.002,r=0.138)、尿IgG(P=0.000,r=0.166)与内皮细胞增生呈正相关;病程(P=0.024,r=-0.100)、血清白蛋白(P=0.011,r=-0.112)呈负相关。
   在节段性硬化或粘连(S0/1)组中,CKD分期(P=0.000,r=0.153)、收缩压(P=0.003,r=0.132)、24小时尿蛋白定量(P=0.002,r=0.137)与节段性硬化或粘连呈正相关。
   在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T0/1、2)组中,年龄(P=0.000,r=0.161)、CKD分期(P=0.000,r=0.560)、收缩压(P=0.000,r=0.262)、舒张压(P=0.000,r=0.212)、C4(P=0.000,r=0.157)、甘油三酯(P=0.000,r=0.217)、低密度脂蛋白(P=0.000,r=0.228)、C反应蛋白(P=0.003,r=0.130)、纤维蛋白(P=0.000,r=.272)、血尿酸(P=0.000,r=0.220)、血胱抑素-C(P=0.000,r=0.388)、24小时尿蛋白定量(P=0.000,r=0.386)、尿β2微球蛋白(P=0.000,r=0.257)、尿微量白蛋白(P=0.000,r=0.196)、尿转铁蛋白(P=0.000,r=0.210)、尿IgG(P=0.000,r=0.242)与T组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血红蛋白(P=0.000,r=-0.234)、血清白蛋白(P=0.000,r=-0.249)、血IgG(P=0.006,r=-0.121)呈负相关。将T组按T0、T1、T2分组,得出结果为血胱抑素-C、C4、CKD分期、尿β2微球蛋白、收缩压、舒张压、血IgG、尿IgG、血清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以上与T0/1、2分组得出结果一致均为P<0.05)、有无高血压(P=0.034)、肉眼血尿(P=0.042)及前驱感染病史(P=0.000)。
   在M组中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血小板升高是影响系膜细胞增生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在E组中年龄大(B=0.026,P=0.004)、病程长(B=-0.013,P=0.009)是独立危险因素。未得出与S组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T(0/1、2)组中增龄、CKD分期越重、贫血、高甘油三脂血症是其独立危险因素;T(0/1/2)组中得出有无前驱感染史、舒张压≥90mmHg、低蛋白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贫血、高C反应蛋白是可影响肾小管或间质纤维化加重的因素。
   此外将M组独立危险因素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按<1.0g,1.0g-3.5g,≥3.5g分为3个组,M1组(67.5%)占尿蛋白≥3.5g组的比例明显高于M0组(32.5%),将E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按18-35岁,36-60岁,61-70岁分为3个层次,E1组(73.3%)在61-70岁组的比例明显高于M0组(26.7%)。
   结论:
   1.系膜细胞组(M0/M1):CKD分期、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MA、尿TRP、尿IgG呈正相关,ALB、PLT、C3与M组病变程度呈负相关。其中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血小板升高是影响系膜细胞增生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2.内皮细胞组(E0/E1):年龄、SBP、uRBC数、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MA、尿TRF、尿IgG、SBP与E组程度呈正相关,病程、ALB呈负相关。其中增龄、病程延长(即从发病到肾活检的时间)是影响内皮细胞增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3.节段性硬化或粘连组(S0/S1): CKD分期、SBP、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S组呈正相关,本研究未发现与其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4.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组(T0/T1、T2):年龄、CKD分期、SBP、DBP、TG、TC、LDL-C、CRP、Fib、UA、C4、Cys-C、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β2-MG、尿MA、尿TRF、尿IgG与T组病变程度呈正相关,Hb、ALB、血IgG呈负相关。其中增龄、CKD分期越重、贫血、高甘油三脂血症是其独立危险因素;将T组(T0/T1/T2)按分组后,得出有无前驱感染史、舒张压≥90mmHg、低蛋白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贫血、高C反应蛋白是可影响肾小管或间质纤维化加重的因素。
   5.性别、反复肉眼血尿病史、HDL-C、IgA、IgM、IgA/C3、尿α1-MG与牛津分型中四种主要损伤部位无相关关系。

著录项

  • 作者

    李卅立;

  • 作者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
  • 学科 临床医学;肾内科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范秋灵;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692.31;
  • 关键词

    IgA肾病; 牛津分型; 临床指标; 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