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儿童过敏性紫癜Th17、IL_17、HPV_B19相关性研究
【6h】

儿童过敏性紫癜Th17、IL_17、HPV_B19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试剂、材料、仪器及来源

二、研究对象

三、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一、HSP患者组(105例)与正常对照组(105例)的血清Th17、IL_17浓度及HPV_B19DNA表达情况比较

二、不同临床型HSP患者分别与E组(53例)的血清Th17、IL_17浓度及HPV_B19DNA表达情况比较

三、不同临床型HSP患者各组间的血清Th17、IL_17浓度及HPV_B19DNA表达情况比较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为广泛的组织周围毛细血管炎,以皮肤紫癜、消化道粘膜出血、关节肿胀疼痛和肾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尚未明确,食物过敏、花粉过敏、感染及某些药物作用等都可以导致该病的发生。前期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病机制为免疫受损及环境刺激所致的机体产生的抗原-抗体反应,导致的以IgA形成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小血管壁及小血管壁周围组织,且通过补体激活自身系统引起小血管和其周围组织炎症反应。随着研究发现,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可能与细胞免疫异常有关。新近发现的Th17细胞是一种重要的促炎性细胞,可通过分泌IL17诱导多种趋化因子和前炎症细胞因子,来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引起细胞免疫异常。HPV_B19属于动物微小病毒属中的小DNA病毒,可引起人类多种疾病,近期国内外研究显示,HPV_B19感染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生有关,可能是导致HSP的相关病原体之一。随着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率逐年增多,尤以少儿多见,且本病易反复发作并产生多种并发症,病程长者易造成肾脏损害,甚至死亡。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所以探索本病的发病机制,寻求先进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是当前皮肤科临床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
   目的:
   检测不同临床型过敏性紫癜(HSP)患者Th17、IL_17、HPV_B19DNA的表达水平,进一步研究Th17细胞的生理、病理功能和分化及其调控机制,研究Th17细胞、IL_17及HPV_B19在过敏性紫癜发病中所起的作用,增强对HSP的免疫学变化的认识,尤其是淋巴细胞亚群在HSP中所发生的变化,为寻求新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改善预后提供有力的证据。
   实验方法: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及门诊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的105例患者作为患者组(入选患者均符合2005年欧洲儿童肾脏病防治委员会和欧洲风湿病防治委员会及美国风湿协会共同制定的HSP诊断标准[1])。将其按不同临床型患者分为A组(单纯型)28例,B组(伴消化道症状)25例,C组(伴关节症状)27例,D组(伴肾脏损害)25例。正常对照组105例来源于本院儿外科皮肤血管瘤切除手术患者(除外伴有感染性及过敏性疾病者)。采集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清晨空腹外周血,离心取血清置于深低温冰箱冷冻备用。采取ELISA法检测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L-17、Th17浓度,采取PCR法检测血清HPV_B19DNA的表达。比较HSP患者组105例(标记为N)与正常对照组105例(标记为n)Th17、IL-17、HPV_B19DNA表达情况。同时,将正常对照组中随机选取奇数样本53例标记为E组,分别与不同临床型HSP患者中A组,B组,C组,D组比较,各组间Th17、IL-17、HPV_B19DNA表达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是否存在差异。
   实验结果:
   一、HSP患者组(105例)与正常对照组(105例)的血清Th17、IL-17浓度及HPV_B19DNA表达情况比较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组血清Th17浓度显著升高(t=4.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组血清IL-17浓度显著升高(t=4.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组血清HPV B19DNA表达显著升高(x2=66.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不同临床型HSP患者分别与E组(53例)的血清Th17、IL-17浓度及HPV_B19DNA表达情况比较
   1.与E组分别比较,不同临床型A、B、C、D组患者的血清Th17浓度均显著升高(tA=6.167,tB=7.505,tc=7.573,tD=6.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与E组分别比较,不同临床型A、B、C、D组患者的血清IL-17浓度均显著升高(tA=3.291,tS=3.493,tc=3.371,tD=4.0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与E组分别比较,不同临床型A、B、C、D组患者的血清HPV_B19DNA表达均明显升高(x2A=24.28,x2B=18.90,x2c=34.46,x2D=17.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不同临床型HSP患者各组间的血清Th17、IL-17浓度及HPV_B19DNA表达情况比较
   1.各组间分别比较显示:B组、C组患者的血清Th17浓度较A组均升高(tAB=2.531,tAC=2.5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各组间分别比较,血清IL-17浓度、HPV_B19DNA表达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的外周血血清IL-17、Th17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HPV_ B19DNA表达亦显著升高。提示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可能与机体外周血IL-17、Th17含量升高及HPV_B19感染有关。同时,伴有消化道症状或伴有关节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血清Th17较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者明显升高,提示过敏性紫癜患者伴发消化道或关节症状的发病尤其与Th17的异常升高有关。其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据此推测,我们于临床中可依据患者具体病情的发生、发展情况,监测血清IL-17、Th17含量及HPV_ B19表达指标,适当给予免疫调节,以期尽快缓解患者消化道及关节症状,减少紫癜的复发及肾脏损害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