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入术后1年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6h】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入术后1年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1 问卷调查表

综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了解真实世界中接受PCI治疗患者PCI术后1年的预后以及MACCE发生的影响因素。更清晰地识别PCI术后高危人群,以期进一步为改进药物治疗提供依据,为最终改善PCI术后患者的远期预后奠定良好的基础。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调查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成功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记录其入院时临床基本特征、PCI术前相关血化验指标包括(TC、TG、LDL-C、HDL-C、hsCRP、Cr、Urea、NT-proBNP)以及冠脉介入手术资料。按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回顾性电话随访,随访主要终点为PCI术后1年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再次血管重建),次要终点为出血事件。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PCI术后1年各单项终点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
  纳入本研究的冠心病患者1365例中成功完成随访1233例,随访率为90.3%。男性893例(72.4%),女性340例(27.6%);年龄30-88岁,平均(62.6±10.7)岁。危险因素方面,以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和高脂血症病史为主,分别为68.9%、56.5%和50.1%。既往史以冠心病史最常见为32.2%。同时,基线的体重指数为(25.44±3.36) kg/m2。PCI术前血化验指标及术后CK平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每例患者平均置入药物支架2(1-3)枚。冠脉病变中在不累计LM组:以3支病变最常见,占总数49.5%,其次为2支病变(27.2%)和1支病变(18.1%)。单支病变中又以LAD为主;累及LM例数占总数的5.2%。若将病变血管按血管类型分类,最常见为累及LAD,为91.6%; LCX和RCA比例相近,分别为70.8%和71.2%; LM为5.2%。随访结果:坚持口服DAPT治疗患者1208例(98.0%),口服他汀类降脂药物患者1187例(96.3%),口服β受体阻滞剂患者812例(65.9%),口服ACEI/ARB药物患者754例(61.2%);PCI术后1年内MACCE累计发生65例(5.3%),其中全因死亡11例(0.9%)、非致死性心肌梗死3例(0.2%)、非致死性卒中14例(1.1%)以及再次血管重建38例(3.1%)[包括PCI31例(2.5%)和7例CABG(0.6%)]。出血事件16例(1.3%)。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1年内再次血管重建发生的预测因素为高脂血症(OR:2.332;95%CI:1.020-5.333)和入院时尿素值(术前)(OR:2.347;95%CI:1.131-4.870);保护因素为初次血管重建(OR:0.347;95%CI:0.165-0.729); MACCE发生的危险因素高龄(OR:1.35;95%CI:1.033-1.766)和入院时NT-proBNP值(术前)(OR:1.264;95%CI:1.022-1.563);保护因素为初次血管重建(OR:0.258;95%CI:0.114-0.584)。
  结论:
  高脂血症和入院时尿素值对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1年内再次血管重建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年龄和入院时NT-proBNP值对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1年内MACCE事件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初次血管重建的冠心病患者预后较有既往PCI史的患者更为良好。提示临床中应关注高危人群(包括高龄、NT-proBNP升高、及高脂血症患者),加强危险因素控制,着重改善心功能,加强二次甚至多次行PCI冠心病患者的术后二级预防管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