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儿童复杂性阑尾炎不同治疗方式预后效果评价的临床研究
【6h】

儿童复杂性阑尾炎不同治疗方式预后效果评价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阑尾周围脓肿临床治疗的研究现状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儿童复杂性阑尾炎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为非手术治疗及急诊手术治疗,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价不一,本文通过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在复杂性阑尾炎患儿中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以期获得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普外科于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复杂性阑尾炎患儿2198例临床资料,其中非手术治疗组786例,急诊手术组1412例。临床数据统计包括年龄、性别、体重、症状持续时间,入院时血清白细胞(white blood cel1,WBC)总数、入院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测值。主要评价指标包括血清WBC及CRP动态转归趋势,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情转归,静脉抗生素使用种类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种类及发生率。
  结果:
  数据分析表明,在临床发病特点上,非手术治疗组与急诊手术组无明显差异。血液检验指标提示,治疗后两组血清WBC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非手术治疗组血清WBC下降更快;CRP在非手术治疗组呈逐渐下降趋势,在急诊手术组中呈术后短时间上升,后逐渐下降趋势,在非手术治疗组中CRP下降更快。在两组静脉抗生素使用种类无明显差异的前提下,非手术治疗组静脉抗生素使用时间(7.95±5.02 vs9.51±4.75;p=0.001)较急诊手术组短,住院时间(8.33±5.38 vs10.44±6.44; p=0.001)亦为非手术治疗组更短;非手术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31.2% vs37.5%;p=0.003),其中,肠梗阻,腹腔积液及腹腔包块的发生率均较急诊手术组低。
  结论:
  儿童复杂性阑尾炎早期非手术治疗的静脉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急诊手术治疗,血液检验指标趋势及影像学评估亦优于急诊手术组,提示早期非手术治疗可能为大部分复杂性阑尾炎患儿更为合适的治疗方式。对于非手术治疗后未出现腹痛,发热等阑尾炎相关症状的患儿,告知家属其复发风险后,可以选择更适合的时间进行手术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