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NAION导致的视神经萎缩患者RNFL及后极部视网膜厚度的变化
【6h】

NAION导致的视神经萎缩患者RNFL及后极部视网膜厚度的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2 对照组纳入排除标准

2.2 检查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3.1 一般信息

3.2 RNFL厚度的比较

3.3 PPRT的比较

4 讨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关于NAION发病的全身危险因素的分析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是出现于中老年人群之中较为常见的一组视神经病变,它是因为供应视盘筛板前区以及筛板区的睫状后短动脉小分支缺血,导致视盘发生了局部梗塞,其以突然性的视力减退、视盘水肿以及特征性视野缺损(与生理盲点相连接的弧形或者扇形缺损)为特点。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对由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导致的视神经萎缩的患者的视盘周围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后极部视网膜厚度(PPRT)进行测量分析,研究患者的RNFL与PPRT的变化特征,为NAION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研究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将2016年07月-2017年01月在我院就诊的明确诊断为由NAION导致视神经萎缩的患者20例(28眼)设置为病例组,同时选取与病例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群20例(40眼)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其中OCT的检查为RNFL分析程序与后极部非对称性分析(PPAA)软件,扫描方法为:(1)以视乳头的中心为圆心、做直径为3.4mm的环形截面,利用仪器自带的技术对该截面进行多次扫描并对图像叠加取均值降噪,得到视乳头以及周边部四个象限六个部分的RNFL平均厚度;(2)以视乳头-黄斑中心凹连线为中线,对后极部视网膜进行多线扫描,再利用仪器自带的软件多图叠加降噪后将后极部视网膜平均分成64(8*8)个区域,并获得每个区域的平均视网膜厚度以及整个后极部视网膜的平均厚度。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OCT检查结果有无差异。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所选择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为两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病例组患者RNFL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各象限RNFL厚度均薄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方P=0.000,下方P=0.000,鼻侧P=0.000,颞侧P=0.000),其中上方和下方变薄更为明显(两组均值差值上方=67.57um,下方=71.06um,鼻侧=32.43um,颞侧=33.26um);病例组PPRT厚度薄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上方变薄比下方更为明显(两组均值差值上方=37.83um,下方=36.45u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方P=0.000,下方P=0.000),黄斑区域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变薄程度较小,黄斑中心凹上方区域两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鼻侧P=0.051,颞侧P=0.154),整体趋势表现为越向周边部差异越大。
  结论:NAION患者所组成的病例组与正常人群所组成的对照组,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测量上,病例组各个象限均薄于对照组,上方和下方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后极部非对称性分析中,病例组视网膜厚度薄于对照组,且上方变薄程度更大,越向周边部差异越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黄斑区域的视网膜厚度变化上病例组虽薄于对照组,但差异较小,黄斑中心凹上方区域甚至没有统计学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