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研究
【6h】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要求。作为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社会公德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人际交往的日渐频繁,社会公德的作用便显得更加突出,它已成为个人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的体现。作为具有较高知识储备与道德修养的大学生,他们的社会公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 21世纪我国精神文明的面貌和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社会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有较高的期望值。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研究已势在必行。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介绍了社会公德教育的基本理论,包括社会公德教育的定义、内容、特点及功能。其次,以多学科综合分析方法为主,从个人主观条件及个体需要和社会需求两方面,论证了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必然性。并从现实的层面上,科学、客观地分析了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现状:即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主流趋势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再次,重点分析目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根据笔者研究,造成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大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有学校社会公德教育的失误与偏差以及家庭教育的不得力。此外,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偏差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主观原因。最后,依据上述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增进大学生公德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本人提出,要做好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培育,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作用,兴利除弊,互相取长补短,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前瞻意识和责任意识,构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合力网络。要加快社会公德法规化进程,加强社会公德舆论监督,建立健全社会公德激励机制。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丰富社会公德教育内容,发挥网络对社会公德教育的优势,创新社会公德教育方式。在家庭生活中则要求家长转变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改进家庭道德教育的方式。除了客观的培育外,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的提高还有赖于大学生加强自身的社会公德修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