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历史的变迁与生命的沉浮——白先勇小说的叙事伦理与文本建构
【6h】

历史的变迁与生命的沉浮——白先勇小说的叙事伦理与文本建构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第一章 白先勇小说创作生成的精神动因

一、存在的无常:生命意识的困顿

二、文化的焦虑:“心灵之根”的寻绎

三、宗教的情感:救赎“自我”

(一)“自我”重建的希冀

(二)现实与“死亡”的和解

第二章 白先勇小说叙事伦理的文本表现

一、人物生存的伦理困境

二、文本的多重叙事伦理关系

(一)“死亡”伦理

(二)历史伦理

(三)时间伦理

(四)传统文化诗意的伦理追求

第三章 叙事伦理的书写策略

一、寓言化—历史的深度思考

(一)寓言书写策略

(二)寓言化书写指向

二、复叙事—生命存在的解读

(一)白先勇式复叙事

(二)复叙样态

(三)诗学意义

三、 互文—传统文化价值的再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展开▼

摘要

白先勇是台湾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文化心理结构影响着白先勇观照世界、生命和历史的方式,同时也成为他叙事伦理观念生成的重要动因。在白先勇的小说中,历史被推到远景,历史变动中人的命运的沉浮成为他文学书写的主要范畴。本文旨在探寻白先勇叙事伦理的内部结构,进而探究其与文本建构抑或小说叙事之间的关系。
  本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叙事伦理的生成入手,分析白先勇小说创作的精神倾向。白先勇的叙事伦理的生成主要源于三方面:一是童年经历造成的时间与历史的无常感。二是远离故土,造成的精神与文化的双重“怀乡”。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儒佛道的救赎思想。这些因素,氤氲出了白先勇创作过程中的感伤情结,练就了他小说创作中的救赎意识;第二部分,论述叙事伦理在文本中的具体表现。在叙事过程中,作家遭遇到多种伦理困境,这也是小说中人物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为消解这种生命沉浮的焦虑,白先勇提出多种伦理构想。从文本分析入手,梳理出作者在小说中建构的几种主要的叙事伦理关系,即死亡伦理、历史伦理、时间伦理和传统文化的伦理追求;第三部分,细致阐释出白先勇小说的叙事伦理策略,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白先勇主要运用三个叙事策略对历史、生命、文化进行自己独到的解读。一是寓言化的历史阐释,本文从主题学角度探讨小说的寓言化使用,探究其诗学意义,对民族寓言与生存寓言的架构,是白先勇对历史与人类的存在产生的沉重思考,是与生命的一次次“对话”。二是复叙事,一种生命生存状态的重复叙事。白先勇将复叙事的叙事策略贯穿于他的小说世界中,分为“柏拉图式”和“尼采式”重复,运用文本细读,来寻找以上的复叙的原型。三是互文性,传统文化的价值再生发。白先勇对昆曲及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由爱生怜,由怜生忧。重点论及昆曲文化智慧的文本转化及再创造,以期用文本的建构留存其精华之处。白先勇的这种文本建构方式,不仅反观生命与历史,更是挖掘出了二者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以此让生命的存在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自我解围与救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