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6h】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

第二章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解读

一、精神生产理论的来源

二、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辩证关系

三、精神生产与道德的关系

第三章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价值分析

一、精神生产的时代价值

二、精神生产的政治价值

三、精神生产的经济价值

第四章 精神生产理论对我国道德建设的启示

一、我国道德建设的主要问题

二、以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为指导加强道德建设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包括四个方面,即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自身的生产及社会关系的生产。这四种生产中的每一个都与彼此互为存在的前提,是统一发展的一个整体,其中精神生产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分析研究人类社会运行、指导人们发展的重要的精神向导。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的综合,马克思在提出这一理论之后并没有详细地、系统地加以展开。马克思逝世后,受物质生活资料匮乏的制约,人们对唯物史观产生了误读,只片面地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了精神生产,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完整性、科学性与当代性。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现象的产生。然而精神生产作为人类独有的并能指导人类认知的实践活动,在某种层面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解决同样是思想产物的道德问题的直接途径,所以着重于精神生产的建设对于整个社会良好运行和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本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来源,并肯定了精神生产的重要性。从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理论渊源、形成过程到其内涵、基本特点、都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分析了当今社会精神生产的含义侧重于道德建设的这一转向,从而更好地理解精神生产在我国的发展。第二部分在以精神生产的产物和精神生产的维度作为出发点分析,从而揭示了精神生产与道德建设二者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究道德建设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探讨了精神生产与道德的价值,第四部分从精神生产角度入手,解释了为什么发展精神生产,怎样发展精神生产,从而指明了道德建设的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