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镇化与农民增收的关联性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6h】

城镇化与农民增收的关联性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引 言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四、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河南省城镇化历程和农民收入现状

一、城镇化概述

二、河南省城镇化发展回顾

三、制约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四、新时期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特征

五、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第三章 城镇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机理分析

一、城镇化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理论分析

二、基于向量自回归下的机理分析

第四章 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对河南省城镇化发展启示

一、印度、日本城镇化发展模式

二、对河南省城镇化发展启示

第五章 基于GM(1.1)预测河南省城镇化水平

一、灰色GM(1.1)的基本思想

二、 GM(1.1)模型的建立

三、确定GM(1.1)预测模型

四、GM(1.1)灰色模型预测模型精度检验

五、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灰色预测

第六章 推进河南省城镇化及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一、消除制度障碍,推进剩余劳动力转移

二、建立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三、加大对农民的信贷支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

四、加大对农民的科技支持力度

结论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的生活生产活动向城镇转移的过程,是一个国家(经济体)摆脱贫困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以美国、德国、韩国等世界发达国家为例,城镇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普遍在95%左右。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集聚、农村人口向城市居民的转变、分散居住向大规模集中居住的转变,非农产业获得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转移至城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也获得较高的聚集效益。
  河南省是中国的“粮仓”,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拥有中国十三分之一人口的人口大省。1978年以来,河南省的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有力地推动了河南省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90年河南省的城镇化率为
  15.5%,经过22年的发展,城镇化率提高到42.4%。在此过程中,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90年的526.95元增长到2012年的7524.94元。其中,工资性收入从1990年到2012年,年增长幅度达到16.6%,居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来源增长幅度首位。在中国,“三农问题”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土地安全,在此背景下,研究城镇化率对农民增收的影响颇具意义。
  文章分六个部分,论证城镇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一、介绍城镇化率对农民增收的研究背景、理论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技术路线以及文章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概述城镇化,回顾河南省城镇化发展历程,描述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特征和分析河南省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结构。
  三、城镇化水平对农民增收的机理分析。在这部分,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说明城镇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一是,从农民收入来源着手,定性分析城镇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二是,以微观统计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城镇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四、比较分析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探究河南省城镇化的发展道路。
  五、基于GM(1.1),科学预测河南省城镇化水平。
  六、推进河南省城镇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