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村庄基层治理技术视角下的拆迁——以C市M村拆迁为例
【6h】

村庄基层治理技术视角下的拆迁——以C市M村拆迁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一、缘起

二、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乡村社会的图景

一、M县M村概况:近郊的小村庄

二、村庄治理的心理基础:告别苦难

三、基层治理的村庄结构:高人一等的精英

四、进入田野:下村

第三章 分类治理:正式权利的非正式运用

一、尝过“甜头”的村组长

二、走不出人情困境的村会计

三、信息不对称下的老实人

四、被收买的代理人

第四章 钉子户与基层治理:权力彰显与利益安抚

一、崛起的体制外精英:钉子户成长史

二、混混与基层治理 :介入、合作与共赢

三、基层治理的内卷化:混混力量表达的后果

四、老穆之死:无法治理的村庄心灵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对九里庄一个近郊的小村庄拆迁个案的叙事质性研究,着重对参与事件中有“故事”的人物的述说,构建基层治理的内在的逻辑。基层治理呈现出一种重策略轻制度的反应式治理特征,即策略主义----乡镇被置于资源匮乏与压力型体制内,以及资源匮乏与乡村社会的治理需求之间的矛盾之中----这便形塑了乡镇的策略主义运作逻辑。基于这样的逻辑下,为了应对现实多样性,上级对基层工作予以一定自由行政的空间,通常规定一个原则和基本方向,而不是具体做法,从此基层代理人有了相对宽松的裁量空间。在维护地方服从中央的政治权力的基本秩序之外,不对具体事务做明确的规定。在这个弹性区间内,策略主义必然体现治理特征上,依据社会变迁的新情况做出即时反应,再将效果好的反应制度化,从而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动。本文通过基层组织积极将体制外的精英纳入村庄治理----由此实现村庄秩序的内生性而加固村庄团结----来重点说明这一点。这个过程需要运用大量非正式渠道,而这方式必然使基层治理在拆迁中陷入内卷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