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杨争光小说的喜剧性
【6h】

论杨争光小说的喜剧性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二、美学范畴中的喜剧性

三、研究现状

四、主要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杨争光小说喜剧性的生成与发展

一、杨争光小说喜剧性生成的地域文化原因

二、 特定的时代生活对杨争光小说喜剧性创作的影响

三、 由个体记忆到乡村编年史的喜剧性书写

第二章 杨争光小说创作的内在喜剧性

一、 历史语境中的喜剧性

二、 乡村生存的荒诞性

三、 漫画式人物形象

第三章 杨争光小说喜剧性的艺术表现

一、原生态语言的喜剧效果

二、拆解重构中的喜剧性表达

三、 悲喜互渗的幽默

第四章 杨争光小说喜剧性的美学品质

一、 喜剧传统的接续和弘扬

二、 现代喜剧的个性化追求

三、喜剧外表下的悲悯情怀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展开▼

摘要

杨争光于八十年代步入文坛从事文学创作,与贾平凹、陈忠实两位作家并称为陕西“三宝”,而评论界对于杨争光的文学创作研究却有所忽视,尤其是对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喜剧性内涵的研究较为匮乏。本文以杨争光的小说作品为主要研究内容,从其小说所表现出来的喜剧性入手阐释作者独特的美学品味,旨在对杨争光小说作品喜剧性挖掘的基础上,增强社会对喜剧性文学作品的认识,匡正当下文学和文化中的娱乐至死的喜剧性滥用,并借以呼唤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喜剧性文艺作品。本文从核心概念喜剧性入手,分四个部分论证杨争光小说作品中的喜剧性内涵及美学呈现。
  第一部分分析杨争光故乡陕西文化对他的熏陶,并探讨作者的生活环境、政治背景及后天的生活经历对喜剧思维形成的影响,以及在从事影视剧创作后对其作品中喜剧性的影响,指出其小说创作喜剧性的文化生成及发展脉络。
  第二部分通过对杨争光作品中由生活逻辑和人物性格的逻辑的合力所规定的喜剧性情势进行深入剖析,分析作者对乡村荒谬生存状态的反思和揭示,以及将作者笔下具有代表性的喜剧人物进行分类,来分析其小说所呈现的内在喜剧性内涵。
  第三部分从喜剧性的外在特征入手,对杨争光小说作品中原生态语言的喜剧效果、拆解重构中的喜剧性表达以及喜中有悲的含泪的笑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借助对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和情节建构以及场景的渲染,深刻地揭示了生活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很欠缺的中国传统农村的农民们内心世界,并通过这些来表现出作者对这些生命深深的忧虑。并指明杨争光小说的喜剧性会给读者的的精神层面造成一这定程度的影响,让人们在体会到外在的欢愉背后所隐藏的人性所固有的弱点,从而让人们去追寻真正的真、善、美的理想。
  第四部分探讨杨争光小说创作的美学品质,从作者对五四以来传统乡土小说中喜剧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将杨争光与同时代小说家作品中所蕴含的喜剧性进行对比研究,进而突显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作为黄土地之子的杨争光在喜剧外表下胸怀对农民的悲悯情怀,深入阐释杨争光小说喜剧性品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和影响。

著录项

  • 作者

    马彬婷;

  •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荔;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小说;
  • 关键词

    小说作品; 杨争光; 喜剧性; 美学呈现;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