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心理学视阈下的微信朋友圈真诚度调查研究
【6h】

社会心理学视阈下的微信朋友圈真诚度调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四、文献综述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与真诚度的相关理论和概念界定

一、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二、“真诚”的概念界定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与假设

二、研究方法与设计

三、调查样本回收基本情况

第三章 微信朋友圈真诚度量表测验

一、微信朋友圈真诚度量表的信度分析

二、微信朋友圈真诚度量表的效度分析

第四章 微信朋友圈真诚度调查分析

一、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

二、微信朋友圈真诚度描述统计分析

三、微信朋友圈真诚度的调查结论

四、微信朋友圈真诚度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微信朋友圈真诚度研究结论

一、验证假设

二、微信朋友圈中的社会心理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展开▼

摘要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腾讯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微信,凭借其独特而强大的功能成为最炙手可热的移动网络社交工具。作为一个社交网络平台,微信不但满足了用户即时通讯的要求,其朋友圈的分享功能则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信息互动的一项关键机能,它建构了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社区。但随着微信朋友圈渐趋发展延伸,“秀恩爱”、“晒幸福”、“晒自拍”等现象的泛滥,使得人们开始质疑甚至反思其所谓的“分享”的涵义。众多学者也逐渐意识到微信朋友圈所塑造的圈层文化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并且感知这种趋势正发生着异化,改变着人们的自我认知。本文利用实证研究,探析目前人们在微信朋友圈呈现的真诚度状况,旨在揭示微信朋友圈呈现的真实现状和人们在行为之下潜藏的情感态度,挖掘驱使人们在微信朋友圈呈现自我时的社会心理机制,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探析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从而为今后新媒体研究提供心理学研究依据。
  本文通过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测验人们在微信朋友圈真诚度的真实状态,并通过SPSS19.0等统计方法通过差异性分析、相关分析、交叉分析探索微信朋友圈的真诚度的影响要素。调查发现“印象管理”“社会比较心理”“面子心理”等心理因素驱动着人们在朋友圈行为的发生;使用人群的特征如学历、年龄、职业、好友规模也影响着微信朋友圈的真诚度。由此本文通过将调研的结果进行社会心理方向的探究,挖掘新媒体之下社会群体的内在心理机制,并针对微信朋友圈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希望进行“微信朋友圈真诚度”研究可以在理论基础上,把握公众的情绪,解析现时的公众心理,正确引和控制虚拟网络事件的发生,有助于维护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和谐,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