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女性受教育程度与职业地位相关性的研究
【6h】

女性受教育程度与职业地位相关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缘起及意义

(一)问题的缘起

(二)选题的意义

二、相关文献研究及述评

(一)职业结构研究综述

(二)教育与职业地位的研究综述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职业地位

(二)职业流动

(三)女性职业结构和分职业女性职业结构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女性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一、新中国成立后女性教育的现状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女性的受教育环境

(二)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中的女性

(三)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的特点

二、改革开放后女性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一)改革开放初期女大学生比例升高

(二)大学扩招与女大学生在校比例同步提高

(三)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的特点

三、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发达国家

(二)在校女大学生比例快速提高

(三)在校女大学生比例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小结

第三章 女性职业地位的变化

一、白领女性职业规模的变迁

(一)白领女性比例增幅大于蓝领

(二)高层级职业女性的比例依旧较低

(三)商服人员女性从业比例大幅增长

二、蓝领女性职业规模的变迁

(一)总体上职业结构趋向高级化

(二)女性农林牧渔从业者比例大幅下降

(三)女性生产工人的绝对比例升高且增长缓慢

三、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一)中国职业结构的主体是农林牧渔业

(二)发达国家商服人员和办事员的女性比例是男性的二倍

(三)发达国家女性负责人比例较低,中国更低

(四)中国女性生产工人和农林牧渔者比例远高于发达国家

小结

第四章 教育水平与女性职业地位的相关性研究

一、女性受教育程度与女性职业流动空间

(一)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的比例与年龄呈负相关

(二)两个年龄组受教育的差异

(三)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相关同龄群体的分析

二、不同职业中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构成

(一)我国就业女性受教育程度变化趋势

(二)白领女性中的大学生比例高于男性

(三)女性商服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

三、高等教育与女性职业结构

(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职业结构

(二)高校毕业生与职业再生产

(三)在校女大学生比例与职业性别结构错位

小结

结论

(一)白领女性比例增加,职业层级提高,女性职业地位上升

(二)女性的职业呈向上流动趋势,但职业层级依然低于男性

(三)职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女性职业地位的提高

(四)调整教育结构以适应职业结构发展势在必行

(五)产业升级,创建平等用人环境将推进女性职业向上流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女性职业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人力资本等理论认为,教育是增加女性人力资本的方式,可以帮助女性获得更好的职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女性教育事业的发展走上正轨,改革开放后更是迎来了女性高等教育的黄金发展期,政府对教育的高投入,使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和平均受教育年限有了极大提高。同时,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如此变化之下,中国作为世界上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女性的职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和女性受教育程度之间有着何种相关性是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的内容。
  首先,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中国的职业结构、职业地位、职业流动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说明,梳理了本次研究中白领和蓝领的界定范围。随后概括了自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我国女性受教育水平的阶段性发展状况,通过收集历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得出不同时期在校女大学生的比例变化。并将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和在校女大学生比例与部分发达国家作对比,体现高等教育尤其是女性高等教育的不断变化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其次,本文通过收集历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将不同时期我国的职业结构和职业性别结构数据计算出来汇编成表格,同样以时间维度对比不同时期女性职业结构的变化和分职业女性职业结构的变化,这样不仅可以直观观察到各职业类型女性从业人员占所有女性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也可以观察到各职业类型女性从业人员占所有从业人员的比例,通过白领、蓝领职业性别结构的变迁从而分析女性职业地位的变迁。
  最后,本文通过对白领女性不同年龄组受教育程度的分析并与男性比较,发现白领职业男女比例的变化存在差异,女性在职业流动上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更多。同时,通过我国就业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变化趋势和白领女性中大学生比例的不断提高可以看出,我国女性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女性的职业结构不断优化,职业地位不断提高。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使我国在校女大学生比例与职业性别结构错位,无论是通过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与职业结构计算还是通过高校毕业生与职业再生产计算,都可以得出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实质是教育结构与职业结构的不对称,因而优化女性职业结构,提高女性职业地位还需要将教育结构和职业结构联系起来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