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 钼氧系列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合成与结构表征-硕士-中文学位【掌桥科研】
首页> 中文学位 >钼氧系列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6h】

钼氧系列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多酸化学发展概况

2多酸的结构类型

3多酸的应用背景

3.1催化领域的研究

3.2药物领域的研究

3.3材料领域的研究

4多酸基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4.1有机分子作为电荷补偿阳离子

4.2 配体直接键合于Mo-O骨架上

4.3 Mo-O簇包含有机配体杂金属场

5选题意义

6实验总述

6.1原料与试剂

6.2仪器与测试

6.3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第二章[Himi]4[Co(imi)2(H2O)2Mo7O24]·4H2O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引言

2.1实验部分

2.1.1[Himi]4[Co(imi)2(H2O)2Mo7O24]·4H2O(1)的合成

2.1.2 X-射线单晶衍射

2.2结果与讨论

2.2.1化合物(1)的晶体结构

2.2.2化合物(1)的红外光谱

2.2.3化合物(1)的热重-差热分析

第三章[Himi]2[Ni(imi)3(H2O){Ni(OH)6Mo6O18}·2H2O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引言

3.1实验部分

3.1.1[Himi]2[Ni(imi)3(H2O)][Ni(OH)6Mo6O18]·2H2O(2)的合成

3.1.2 X-射线单晶衍射

3.2结果与讨论

3.2.1化合物(2)的晶体结构

3.2.2化合物(2)的红外光谱

3.2.化合物(2)的的热重-差热分析

第四章[Ba(NMP)3(H2O)][Mo4O13]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引言

4.1实验部分

4.1.1[Bu4N]4Mo8O26的合成

4.1.2 [Ba(NMP)3(H2O)][Mo4O13](3)的合成

4.1.3 X-射线单晶衍射

4.2结果与讨论

4.2.1化合物(3)的晶体结构

4.2.2化合物(3)的红外光谱

4.2.3化合物(3)的热重-差热分析

第五章[NH4][Ce(DMF)7Mo8O26]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引言

5.1实验部分

5.1.1[NH4][Ce(DMF)7Mo8O26](4)的合成

5.1.2 X-射线单晶衍射

5.2结果与讨论

5.2.1晶体结构

5.2.2红外光谱

5.2.3热重-差热分析

第六章[Zn(imi)4]2[(imi)2Mo8O26]·6H2O的合成与表征

引言

6.1实验部分

6.1.1[Zn(imi)4]2[(imi)2Mo8O26]·6H2O(5)的合成

6.1.2 X-射线单晶衍射

6.2结果与讨论

6.2.1晶体结构

6.2.2红外光谱

6.2.3热重-差热分析

第七章[NH4][Y(DMF)5(H2O)3][Mo8O26]·2CH3CN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引言

7.1实验部分

7.1.1[NH4][Y(DMF)5(H2O)3][Mo8O26]·2CH3CN(6)的合成

7.1.2 X-射线单晶衍射

7.2结果与讨论

7.2.1晶体结构

7.2.2红外光谱

7.2.3热重-差热分析

第八章有机—钼氧同多酸衍生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引言

8.1实验部分

8.1.1 Mg2[(H3NCH2CO2)2Mo8O26]·4H2O(7)的合成

8.1.2[Himi]4[(DMF)2Mo8O26](8)的合成

8.1.3 X-射线单晶衍射

8.2结果与讨论

8.2.1化合物(7)的晶体结构

8.2.2化合物(8)的晶体结构

8.2.3化合物(7)的红外光谱

8.2.4化合物(8)的红外光谱

8.2.5化合物(7)的热重-差热分析

8.2.6化合物(8)的热重-差热分析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多金属氧酸盐(POM)是一类具有丰富拓扑结构和性质的簇合物,由于在催化、吸附、光化学、电磁、医疗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引起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很多研究小组都以多酸作为无机构筑单元,利用有机及有机金属或过渡金属复合物对其结构进行修饰,并通过低温水热合成技术得到了一些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本文利用传统的溶液合成方法,以同多钼酸盐[Mo<,7>O<,24>]<'6->、[Mo<,8>O<,26>]<'4->和Anderson型钼酸盐[NiMo<,6>H<,6>O<,24>]<'4->为无机构筑单元,以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咪唑、氨基乙酸为有机配体,合成了 8 种未见文献报道的钼氧系列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IR 光谱和 TG-DTA 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所合成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所合成化合物的分子式如下:(1)[Himi]<,4>[Co(imi)<,2>(H<,2>O)<,2>Mo<,7>O<,24>]·4H<,2>O(2)[Himi]<,2>[Ni(imi)<,3>(H<,2>O)][Ni(OH)<,6>Mo<,6>O<,18>]·2H<,2>O(3)[Ba(NMP)<,3>(H<,2>O)][Mo<,4>O<,13>](4)[NH<,4>][Ce(DMF)<,3>(Mo<,8>O<,26>)](5)[Zn(imi)<,4>]<,2>[(imi)<,2>Mo<,8>O<,26>]·6H<,2>O(6)[NH<,4>][Y(DMF)<,5>(H<,2>O)<,3>][Mo<,8>O<,26>]·2CH<,3>CN(7)Mg<,2>[(Gly)<,2>Mo<,8>O<,26>]·4H<,2>O(8)[Himi]<,4>[(DMF)<,2>Mo<,8>O<,26>]其中前 4 种是通过第二金属桥连有机配体形成的;(5)、(7)和(8)多钼酸根阴离子与有机配体直接相连;而(6)是有机配体和金属配位和多钼酸根离子形成电荷补偿型的化合物。

著录项

  • 作者

    田翠花;

  •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 学科 无机化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孙振刚;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O614.612;O643.132;
  • 关键词

    钼氧酸盐; 金属配位; 晶体结构; 溶液合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