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纲
【6h】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纲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寻求社会发展的理性之路

第一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定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提升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逻辑必然

第二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

一、和谐是处理诸种价值关系的基本原则

二、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三、自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维度

第三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一、发展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要务

二、论经济效率与分配公平

三、几种社会公平方案的比较与借鉴

四、论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第四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

一、民主是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几个重大关系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保障

第五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支撑

一、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本主义蕴含

三、思想文化的一元主导和多元整合

第六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外环境

一、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二、保证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

三、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世界走向和谐

结束语:在党领导下全民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引文注释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摘要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的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提升,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逻辑必然。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由秩序、效率、自由、平等、民主、法治构成的价值体系,和谐是统摄诸种价值目标的总体性原则。公平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属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必须尽快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制度保障体系。自由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可或缺的维度。改善我国的人权状况,必须认真贯彻宪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经济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在经济活动中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公平与效率关系处在动态变化状态,应该依据不同情景在侧重点上及时调整。通过对历史上几种典型的社会公平模式的比较,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方案提供参考借鉴。计划经济时期的公有制未能给人民带来应有的利益。多种所有制并存符合我国生产力实际,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公有制是对私有制的扬弃,而不是全盘否定。应当积极探索公私合体的所有制实现形式,向着个人联合的社会所有制方向发展。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法律制度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处理好执政党与参政党、执政党与国家机构、中央与地方、政治改革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必须树立法治理念,完备法律体系,严格依法行政,保障司法独立和公正。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有和谐文化来支撑。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有深厚文化底蕴,又超越了传统文化。人本主义是中外文化的共同底色,传统民本思想必须提升和转化。思想文化的多元并存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思想应该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一元主导下实现多元整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有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和平的国际环境。社会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确保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必须树立科学的稳定观,落实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大方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中国立志走和平发展道路,为自己发展争取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同时,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和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