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连凤鸣岛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6h】

大连凤鸣岛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绪论

1.1 国内、外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现状

1.1.1 国外研究现状

1.1.2 国内研究现状

1.2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2 大连凤鸣岛自然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质地貌

2.3 自然气候

2.4 海洋水文

3 研究方法

3.1 技术路线

3.2 采样时间和断面、站点设置

3.3 采样工具

3.4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3.4.1 定量样品采集

3.4.2 定性样品采集

3.4.3 采集样品的处理

3.5 样品标本制作与保存

3.5.1 腊叶标本的制作

3.5.2 液浸标本的制作

3.5.3 标本的保存

3.6 藻种的鉴定

3.7 数据处理

3.8 统计分析及作图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结果

4.1.1 种类组成

4.1.2 经济藻类组成

4.1.3 群落结构特征

4.1.4 海藻的温度性质

4.1.5 生物量的分布特征

4.2 评价结果

4.2.1 群落物种多样性

4.2.2 藻类群落的多元数据分析

4.3 结果分析

4.3.1 季节变化与区系性质

4.3.2 生物量与多样性

4.3.3 外来入侵物种

4.3.4 环境变化对藻类的影响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分别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10月和2013年1月在大连凤鸣岛潮间带布设了5个采样断面,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式采集底栖海藻,运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表征藻类多样性,配以统计分析,来探究该海域海藻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特征、群落的季节变化及多样性特征。 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海藻74种,隶属于4门42属,物种组成以红藻门为主,其中红藻门43种,占总量的58.1%;绿藻门15种,占总量的20.3%;褐藻门15种,也占总量的20.3%;蓝藻门只有1种,占总量1.3%。 群落的水平结构特征表现为各断面的海藻种类在不同季节具有一定差异性;垂直结构特征表现为低潮带分布的藻类种类最多,以红藻为主,其次为中潮带,以褐藻为主,高潮带分布的藻类最少,以绿藻为主;时间结构特征表现为藻类种类数季节变化呈现春季>夏季>冬季>秋季的特点,各季节红藻种类数最多,其次为褐藻和绿藻,蓝藻最少。温度性质分析表明,研究区藻类的区系性质为温带性,并且暖温带性强于冷温带性,属于黄海西区海藻区系范围。各采样断面生物量的分布也体现出季节差异,呈现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特点。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研究结果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夏季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均高于秋、冬季,且各采样断面的物种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

著录项

  • 作者

    王琳;

  •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 学科 植物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宏伟;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大连; 潮间带; 大型底栖海藻; 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